中浓浆泵湍流发生器的设计及泵气液分离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lcimerq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典型工业流程泵输送系统关键技术及运行节能策略”(编号:2011BAF14B02),江苏省科技工业支撑计划项目“离心式中浓纸浆输送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编号:BE2010171)的资助下开展工作。   中浓制浆技术可以减少制浆过程中的用水量和造纸废水排放量,有利于环境保护。离心式中浓浆泵是实现中浓输送的主要部件,与普通低浓浆泵相比,中浓浆泵增加了湍流发生器和除气装置。湍流发生器实现中浓纸浆悬浮液的流体化和气液分离,除气装置将汇聚在叶轮低压区的气团排出,使泵正常工作。   本文研究分析了中浓纸浆的流动特性,对离心式中浓纸浆泵湍流发生器的设计及泵气液分离进行了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对中浓纸浆悬浮液的流动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其流动特性,确定了中浓纸浆在管道流动中的流体化临界条件,得出不同浓度下的中浓纸浆实现流体化的临界剪切速度,总结归纳了质量浓度5%~16%的中浓纸浆的含气率等参数,分析中浓纸浆悬浮液中的气体含量对中浓浆泵性能的影响。   2.建立了中浓浆泵螺旋叶片式湍流发生器的设计方法。提出了一种等螺距与变螺距相结合的湍流发生器叶片型线,能实现中浓浆泵湍流发生器的喂料,流体化和气液分离功能,推导出了叶片型线的型线方程,并确定了湍流发生器其它结构参数的设计方法。依据型线方程设计了四种湍流发生器。   3.对比了叶片型线对湍流发生器水力性能和气液分离效果的影响。应用CFD软件ANSYSCFX,采用RNGk-ε湍流模型,欧拉气液两相流模型,以含气率10%的纸浆为介质,对四种湍流发生器的气液两相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预测了四种设计型线下的湍流发生器流场的水力性能,并通过对比湍流发生器截面和表面的气相分布情况,分析了四种湍流发生器的气液分离效果。结果表明,湍流发生器采用等螺距与变螺距相结合的叶片型线时,即方案一时,具有较好的水力性能和气液分离效果。   4.模拟研究了流量和转速对湍流发生器气液分离效果的影响。对比方案一湍流发生器表面的气相分布,分析了流量和转速对湍流发生器气液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小流量或提高转速可明显改善湍流发生器的气液分离效果。   5.模拟研究了中浓浆泵的排气过程,提出改善中浓浆泵排气效果的方法。模拟了带湍流发生器的中浓纸浆泵的气液两相流场,得到中浓浆泵的水力性能,并与实际运行工况进行了对比。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气团在浆泵转子(泵叶轮和湍流发生器)内的分布,验证了中浓浆泵排气的工作原理;通过改变中浓浆泵立管液位和泵排气口的压力,对比浆泵排气口出水量和含气率等参数,预测中浓浆泵的排气效果,研究了立管液位和除气真空泵的真空度对浆泵排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降低立管液位可以减少排气口的出水量,配置真空泵可以改善中浓纸浆泵的排气效果,但除气真空泵应保持在较低的真空度。
其他文献
细颗粒物污染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化石燃料燃烧是其主要的一次来源。虽然目前国际上总颗粒物控制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但对于数量巨大的细颗粒物的捕获率却较低。通过外加
以百香果果籽为研究对象,通过超声波辅助溶剂法提取百香果果籽油.以百香果果籽油的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取超声温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和料液比进行Box-Behn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随着人们对气候变化、全球变暖认识的深入,CO2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控制和减少其排放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燃煤电站作为CO2的集中排放源,是进行大规模CO2减排的主要对象。钙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本研究以鲜榨哈密瓜汁为实验对象,主要探讨了超高压技术处理前后及贮藏期内,哈密瓜汁的基本理化品质,包括还原型Vc、可溶性同形物、pH值、色差、褐变度、浊度、粒度的变化规律,并
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WFGD)技术是当前我国大型燃煤电厂最广泛使用的脱硫技术。针对WFGD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了研究:脱硫塔内过程运行优化方面:根据实际WFGD系统各典型负荷下的运行数据提取的样本,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_SVM)建立了脱硫塔内过程的预测模型。运用非线性权重自适应粒子群优化算法(NWA_PSO)对该预测模型的参数进行寻优并验证了该预测模型的合理性
超临界机组数学模型是一个具有时变性、强耦合、等直流特性的多变量非线性控制系统。随着电网对机组考核标准的不断提高,现有的传统控制方法很难满足电网的需求。如何提高超临
核能是高效清洁型能源。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其在大型发电技术中的应用日趋成熟。第四代反应堆中的超临界水冷堆与现有的轻水堆相比具有热效率更高、系统更简单、安全性技术继
食品中的丙烯酰胺(AA)主要由淀粉食品原料经美拉德反应产生,具神经毒性,抑制食品中AA的形成成为研究热点.本实验以葡萄糖和天冬酰胺为底物,建立美拉德反应模拟体系,研究了6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