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关系为理论框架,在真实语料分析基础上,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及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论证路子试图从认知视角对英汉语存现构式进行对比研究。英汉语存现构式的研究非常丰富,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其结构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在本文中体现为这两种构式各自独特的句法、语义以及语篇特征。两种构式的研究成果虽然很丰富,但是作者发现,对两种构式的认知对比研究还很少有人进行探索,所以,我们认为从认知的视角尝试对两种句式进行对比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根据认知语言学中图形-背景关系的理论,通过对以往研究成果的比较和分析,并以真实的语料分析为蓝本,作者提出英语存现构式是一种TtFG构式(张克定,2007),而汉语存现构式是一种GtF构式。从这种观点出发,作者认为,既然英汉语存现构式都可以通过认知语言学中的图形-背景关系理论来进行释解,那么两种构式就具备了进行对比的理论基础,所以对两种构式的认知对比研究是有可能的。既然在两者之间进行对比是有可能的,那么对比的内容是什么?如何进行对比?对比的步骤以及结论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作者在她的理论框架中给予了解答。本文所致力研究的是对英汉存现构式分别进行的认知解释,并在此基础上对两者之间的相同点以及相异点进行认知解释。而具体的对比模型如下所示:1.基础:图形-背景完型2.相同点:A.讲英语和讲汉语的人选择图形和背景的标准是趋于一致的B.讲英语的人和讲汉语的人都想通过对存现构式的应用达到使听话人注意并聚焦于未知的图形的目的C.图形是未知的或被认为是未知的D.背景的作用在于对图形的定位3.不同点:A.结构不同a.英语: TtFG构式b.汉语: GtF构式B.动词使用上的不同4.对比的目的:找出英汉语存现构式相同或相异的认知理据5.结论:此研究可以深化对英汉语存现构式的理解,了解两种构式形成的深层认知理据,并通过对导致两种构式相同和相异的深层机制的论述,了解英汉两个民族的相同和相异的认知方式以及民族文化,心理以及哲学层面上的异同本文共分六大部分。第一章主要引入了本文的研究对象、相关理论和研究的方法,并对一些在文中要反复用到的关键术语进行了解释。第二章首先综述了英汉语存现构式的已有研究文献,确定了其余各章需要研究的问题领域,提出了整个论文的理论框架,其中包括理论基础,英汉语存现构式的认知释解和对比模型。对比模型中包括了对比的步骤以及对比所需的元素。第三章主要关注的是对英语存现构式的认知解释。我们认为英语存现构式符合TtFG模型,体现为TtFG构式。在这一认识的基础之上,英语存现构式的结构类型以及有关英语存现构式的相关问题将在认知层面上给予一一解答。第四章主要关注于汉语存现构式的认知解释。不同于英语存现构式,我们认为,汉语存现构式符合GtF模型,体现为GtF构式。根据这一针对汉语存现构式的认知解释,汉语存现构式的结构类型以及有关汉语存现构式的有关问题将在认知层面上给予一一解答。第五章所论述的是本文所主要关注的问题,即对英汉语存现构式的认知对比研究。根据前两章针对英语和汉语存现构式所分别提出的认知解释,两种构式的相同点和相异点在这一章被整理出来,并逐一给予了认知解释。第六章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对论文的主要发现进行了梳理,同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本文的主要发现总结如下:1.英语存现构式符合TtFG模型,体现为TtFG构式。2.汉语存现构式符合GtF模型,体现为GtF构式。xv3.英语TtFG构式和汉语GtF构式有三个相同点:(1)两种构式有相似的构成成分。(2)两种构式中动词后的名词都受到相同的有定限制。(3)两种构式在语篇中有相似的语篇功能。英语TtFG构式和汉语GtF构式之间相同点的认知理据总结如下:(1)讲英语的人和讲汉语的人在选择图形和背景时的选择标准相似。这一点解释了为什么英语TtFG构式和汉语GtF构式有相似的构成成分。(2)讲英语的人和讲汉语的人在使用TtFG构式和GtF构式时的认知目的相似,即帮助听话人在背景中定位和聚焦于图形。这一相似的认知目的可以用来解释两种不同的构式所有的相似的语篇功能以及所受的相同的有定限制。4.英语TtFG构式和汉语GtF构式有三个不同点:(1)两种构式的语序不同。(2)两种构式中存现动词的使用情况也不相同。英语存现构式中存在类动词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呈现类动词,占所用动词的99%,而汉语存现构式中存在类动词的使用频率低于呈现类动词,只占了所用动词43%。在呈现类动词中,表示消失类的动词在汉语存现构式中使用的自由度也高于其在英语存现构式中的自由度,并且,用于英语存现构式的消失类动词大多是持续性动词,如disappear, dissolve等。而在汉语存现构式中,表示消失类的动词大多是瞬时动词,如走(leave)、死(die)、脱(lose)、少(miss)、褪尽(fade away)、掉(drop)、剥落(peel off)等。(3)两种构式虽然都可以串联使用,但是在语篇中的分布模式却不尽相同。英语TtFG构式和汉语GtF构式之间不同点的认知理据总结如下:(1)讲英语的人和讲汉语的人在时空安排顺序上的认知方式不同。这种不同的认知方式可以被看作是导致英语TtFG构式和汉语GtF构式不同语序的内在理据。(2)潘文国认为,英语语序遵循形态律,这种形态律通常可以导致英语语序的灵活性,而汉语语序所遵从的是逻辑律,包括时序上的先后律,空间上的大小律,心理上的轻重律和事理上的因果律,从而导致了汉语语序相对固定(潘文国,1997:257-273),并且潘还认为“语言习惯有时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反作用”(潘文国,1997:376)。根据潘的这两个观点,作者认为,英汉两种语言之间不同的语法系统是导致英汉语存现构式不同语序的外在动因。(3)讲英语的人和讲汉语的人具有不同的哲学思辨方式。根据许多西方哲学家的论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即对“存在”的探索是西方哲学探讨中一个永无休止的论题。相反,中国哲学却更看重对“生”的探求(张东荪,牟宗三,见赵敦华, 2002)。所以,可以这样认为,西方哲学研究着重于探寻世界上万物的“存在”及其意义。而中国哲学却更着重于研究世间万物的“生”及其意义。并且这两种不同的哲学思辨模式对英汉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首先,这一点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英语存现构式中存在类动词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呈现类动词,而汉语存现构式中存在类动词的使用频率低于呈现类动词。虽然本文对英语TtFG构式和汉语GtF构式许多方面的特点进行了描述和阐释,但是关于这两个构式还有许多论题需要以后进一步进行研究。首先,本文所采用的语料源自四部英文小说和七部中文小说。所收集的语料有些偏少,不能完全覆盖两种语言中所有存现构式的可能的变体。如果语料更多一些,对英语TtFG构式和汉语GtF构式的理解可能会更为合理一些。第二,本研究主要是对英语TtFG构式和汉语GtF构式进行的整体研究,所以有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对两种构式中动词的论述不够细化。但是图形的存在和呈现主要是通过动词来表示的,所以针对此类问题的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可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