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到2018年间,我国5年累计脱贫6853万人,减贫幅度达70%,但是中国目前的贫困问题依然严峻。从贫困的人口的绝对数量来看,目前中国存在的贫困人口不超过1000万,绝对数量不高。不过从返贫率的角度来看,农村地区的综合返贫率在20%以上,贫困人口脱贫后返贫的现象是较为常见的。脱贫后容易返贫说明这类人群对于风险的冲击承受能力较弱,即贫困脆弱性1较高。如何降低脱贫群体的脆弱性,减少返贫率对于2020年我国决胜全面小康社会来说至关重要,是今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对其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民间借贷在老百姓的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甚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中国传统社会是人情社会,资金往来以私人借贷为基础,资金短缺时向亲朋好友借钱是普遍现象。另一方面,中国目前正规金融不够发达,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借款的利率虽然较低,但是正规金融对于借款条件的限制条件较高,部分有资金需求的人往往无法满足正规金融的借款要求,进而转向非正规金融,支付较高的利息成本获取必要的资金。那么,从非正规金融借款是否有助于降低贫困脆弱性呢?如果有,又是通过什么途径渠道传导的呢?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了前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发现国内外已有文献对于非正规金融的减贫效应已经得到广泛研究,但是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较为少见,而针对贫困脆弱性的研究更是几乎少有涉及。因此,本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基于此,本文先搭建非正规金融对家庭贫困脆弱性影响的理论框架:资本形成减缓贫困理论、临界最小努力和人力资本减缓贫困理论支持了金融系统能够有效促进贫困减缓的结论。这也间接证明作为金融系统的一种重要力量,非正规金融从理论上来说是能够效减缓贫困的。接下来,我们找到了支持非正规金融发展的理论依据,包括农村金融市场理论、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以及金融约束理论。最后,从多维贫困的角度继续探讨非正规金融的减贫机制,分别分析了非正规金融对四种贫困群体的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原理,从理论上分析了非正规金融的减贫机制。
在实证部分使用了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借鉴Chaudhuri等(2002)的方法测算了家庭层面的贫困脆弱性,采用面板Logit模型检验了非正规金融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正规金融能够显著降低家庭贫困脆弱性。由于参与非正规金融是自选择的过程,因此为了结果样本自选择导致的偏差,本研究使用倾向得分匹配(PSM)的方法对之前模型的回归结果做进一步的修正后,发现结论没有发生改变。随后,对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分析和稳健性分析,结论依然可靠。以上研究结果,从实证角度证明了非正规金融能够降低家庭贫困脆弱性。接下来讨论非正规金融影响贫困脆弱性的作用机制。首先,将贫困脆弱性从更微观的角度分解为结构脆弱性和风险脆弱性,实证发现非正规金融能够显著降低家庭的结构脆弱性。在此基础上,使用了中介效应检验模型来检验作用机制。结合理论分析过程,中介变量选用的是生产性资本,结果显示中介效应显著,并且是部分中介效应。因此,非正规金融对家庭贫困脆弱性的降低是部分通过生产性资本的中介效应达到的。
最后,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非正规金融能够有效降低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并且能够通过购买生产性资本这一途径实现。同时,总结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第一,政府应该从态度上正视非正规金融对城乡居民脱贫的作用;第二,政府应该对非正规金融进行分类管理;第三,为非正规金融发展提供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
民间借贷在老百姓的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甚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中国传统社会是人情社会,资金往来以私人借贷为基础,资金短缺时向亲朋好友借钱是普遍现象。另一方面,中国目前正规金融不够发达,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借款的利率虽然较低,但是正规金融对于借款条件的限制条件较高,部分有资金需求的人往往无法满足正规金融的借款要求,进而转向非正规金融,支付较高的利息成本获取必要的资金。那么,从非正规金融借款是否有助于降低贫困脆弱性呢?如果有,又是通过什么途径渠道传导的呢?
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了前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发现国内外已有文献对于非正规金融的减贫效应已经得到广泛研究,但是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较为少见,而针对贫困脆弱性的研究更是几乎少有涉及。因此,本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基于此,本文先搭建非正规金融对家庭贫困脆弱性影响的理论框架:资本形成减缓贫困理论、临界最小努力和人力资本减缓贫困理论支持了金融系统能够有效促进贫困减缓的结论。这也间接证明作为金融系统的一种重要力量,非正规金融从理论上来说是能够效减缓贫困的。接下来,我们找到了支持非正规金融发展的理论依据,包括农村金融市场理论、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以及金融约束理论。最后,从多维贫困的角度继续探讨非正规金融的减贫机制,分别分析了非正规金融对四种贫困群体的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原理,从理论上分析了非正规金融的减贫机制。
在实证部分使用了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的面板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借鉴Chaudhuri等(2002)的方法测算了家庭层面的贫困脆弱性,采用面板Logit模型检验了非正规金融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正规金融能够显著降低家庭贫困脆弱性。由于参与非正规金融是自选择的过程,因此为了结果样本自选择导致的偏差,本研究使用倾向得分匹配(PSM)的方法对之前模型的回归结果做进一步的修正后,发现结论没有发生改变。随后,对研究结果进行异质性分析和稳健性分析,结论依然可靠。以上研究结果,从实证角度证明了非正规金融能够降低家庭贫困脆弱性。接下来讨论非正规金融影响贫困脆弱性的作用机制。首先,将贫困脆弱性从更微观的角度分解为结构脆弱性和风险脆弱性,实证发现非正规金融能够显著降低家庭的结构脆弱性。在此基础上,使用了中介效应检验模型来检验作用机制。结合理论分析过程,中介变量选用的是生产性资本,结果显示中介效应显著,并且是部分中介效应。因此,非正规金融对家庭贫困脆弱性的降低是部分通过生产性资本的中介效应达到的。
最后,本文得出以下结论:非正规金融能够有效降低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并且能够通过购买生产性资本这一途径实现。同时,总结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第一,政府应该从态度上正视非正规金融对城乡居民脱贫的作用;第二,政府应该对非正规金融进行分类管理;第三,为非正规金融发展提供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