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通过研究饲粮不同蛋白水平对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机能的影响,确定仔猪在最佳生产性能和最佳免疫状念时饲粮蛋白质的适宜水平。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设5个处理,其饲粮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4%、17%、20%、23%、26%:5个处理的饲粮均为等能(14.38MJ/kg)、等氨基酸模式(Dlys:DS-AA:DThr:DTrp=100:57:62:18)的玉米-小麦-豆粕型饲粮。选用80头21±1日龄断奶、体重6.45_+0.16kg的健康DLY[杜洛克×(长白×大约克)]杂交仔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公母各半。试验期为28天。 试验结果如下: 1、仔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重比(F/G)都随饲粮蛋白水平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以不同的生产性能指标作为评定指标,仔猪饲粮蛋白质的需要量不同。从ADG来看,仔猪断奶后的1.2W饲粮蛋白质的适宜水平为20.4%;3-4W饲粮蛋白质的适宜水平为20.1%;1-4W饲粮蛋白质的适宜水平为20.2%。从ADFI来看,仔猪断奶后的1-2W饲粮蛋白质的适宜水平为19.6%;3-4W饲粮蛋白质的适宜水平为19.5%:1-4W饲粮蛋白质的适宜水平为19.5%。从F/G来看,仔猪断奶后的1-2W饲粮蛋白质的适宜水平为21.9%;3-4W饲粮蛋白质的适宜水平为21.2%;1-4W饲粮蛋白质的适宜水平为21.4%。饲粮蛋白水平为20%组的腹泻率、腹泻频率、腹泻指数最低,当饲粮蛋白水平超过20%时,随着饲粮蛋白水平的增加,仔猪的腹泻率、腹泻频率、腹泻指数都增加,饲粮蛋白水平为26%组的腹泻率、腹泻频率、腹泻指数都极显著的高于其他各组(p<0.01)。 2、饲粮不同蛋白水平影响仔猪血液中的总蛋白、白蛋白含量、白蛋白/球蛋白的值以及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随着饲粮蛋白水平增加,仔猪血液中的总蛋白、白蛋白含量、白蛋白/球蛋白的值先增加后下降,饲粮蛋白水平为23%时其含量最高;饲粮蛋白水平为26%时GPT、GOT的活性最高,其GPT的活性分别比蛋白水平为14%、17%、20%、23%组提高了114.31%(p<0.01)、53.56%(p<0.05)、111.79%(p<0.01)、137.97%(p<0.01);GOT的活性分别提高了96.34%(p<0.01)、27.44%(p<0.05)、81.58%(p<0.01)、6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