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粮不同蛋白水平对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机能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_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通过研究饲粮不同蛋白水平对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免疫机能的影响,确定仔猪在最佳生产性能和最佳免疫状念时饲粮蛋白质的适宜水平。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设5个处理,其饲粮粗蛋白水平分别为14%、17%、20%、23%、26%:5个处理的饲粮均为等能(14.38MJ/kg)、等氨基酸模式(Dlys:DS-AA:DThr:DTrp=100:57:62:18)的玉米-小麦-豆粕型饲粮。选用80头21±1日龄断奶、体重6.45_+0.16kg的健康DLY[杜洛克×(长白×大约克)]杂交仔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公母各半。试验期为28天。 试验结果如下: 1、仔猪的平均日增重(ADG)、平均日采食量(ADFI)、料重比(F/G)都随饲粮蛋白水平增加呈二次曲线变化。以不同的生产性能指标作为评定指标,仔猪饲粮蛋白质的需要量不同。从ADG来看,仔猪断奶后的1.2W饲粮蛋白质的适宜水平为20.4%;3-4W饲粮蛋白质的适宜水平为20.1%;1-4W饲粮蛋白质的适宜水平为20.2%。从ADFI来看,仔猪断奶后的1-2W饲粮蛋白质的适宜水平为19.6%;3-4W饲粮蛋白质的适宜水平为19.5%:1-4W饲粮蛋白质的适宜水平为19.5%。从F/G来看,仔猪断奶后的1-2W饲粮蛋白质的适宜水平为21.9%;3-4W饲粮蛋白质的适宜水平为21.2%;1-4W饲粮蛋白质的适宜水平为21.4%。饲粮蛋白水平为20%组的腹泻率、腹泻频率、腹泻指数最低,当饲粮蛋白水平超过20%时,随着饲粮蛋白水平的增加,仔猪的腹泻率、腹泻频率、腹泻指数都增加,饲粮蛋白水平为26%组的腹泻率、腹泻频率、腹泻指数都极显著的高于其他各组(p<0.01)。 2、饲粮不同蛋白水平影响仔猪血液中的总蛋白、白蛋白含量、白蛋白/球蛋白的值以及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的活性。随着饲粮蛋白水平增加,仔猪血液中的总蛋白、白蛋白含量、白蛋白/球蛋白的值先增加后下降,饲粮蛋白水平为23%时其含量最高;饲粮蛋白水平为26%时GPT、GOT的活性最高,其GPT的活性分别比蛋白水平为14%、17%、20%、23%组提高了114.31%(p<0.01)、53.56%(p<0.05)、111.79%(p<0.01)、137.97%(p<0.01);GOT的活性分别提高了96.34%(p<0.01)、27.44%(p<0.05)、81.58%(p<0.01)、60.46%
其他文献
为使锅炉水中PO43-和SO32-离子含量符合GB 1576—2001《工业锅炉水质》中规定的要求,达到有效减少水垢,确保锅炉安全运行的目的。为此,采取下列措施:调配阻垢剂;选取阻垢剂注
针对目前大跨斜拉桥钢锚梁施工关键技术应用过程存在的质量问题,文章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例,分析了钢锚梁施工关键技术的应用要求,并提出了优化控制的方法策略,其目的是为相关建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企业管理朝着现代化方向获得了长期稳定的发展。随着组织体制的不断创新,建筑业企业计划管理体系、计划管理理念以及业务流程需要进行新的改进。 目
<正>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城镇化工作会议又对此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山东省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超过9000
<正>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CNS)炎性脱髓鞘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病理特点为不同程度髓鞘脱失、炎性细胞浸润、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轴索损伤。近年通过建立
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经过20 多年的建设己初步形成,但为了尽早加入WTO,《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议定书》的第15 条规定:十五年内,中国在外国反倾销调查中可以被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
神经源性膀胱是指因支配膀胱或括约肌的中枢或周围神经病变后所引起的膀胱储尿与排尿功能障碍,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失禁、残余尿量增加、尿潴留及上尿路功能障碍。
<正>当前,利率市场化改革正在快速推进,除存款利率尚存在管制以外,其他各类市场、期限、品种的利率均已实现完全的市场化,推进成效显著。然而,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与
针对对象的不确定性干扰,提出一种新的鲁棒参数自适应算法,证明了这种算法具有自适应验后误差和对象参数估值均值渐近小性质;根据确定性等价原理,将这种普棒参数自适应算法和鲁棒
传统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快我国传统产业高新技术改造,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实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