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环境的逐步恶化,作为第二大清洁能源的地热资源将倍受人们关注,迎来发展机遇期。西藏是中国地热活动最强烈的地区,地热蕴藏量居中国首位,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位于八宿县白马镇附近的多拉神山温泉于2013年10月由人工成功钻取,其井深为1900m,出水量256m3/d,井口温度42℃。为了对白马镇地区的温泉有个全面的认识,以期为当地地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在前人探索和研究的基础上对白马镇温泉的地质成因进行了分析。利用地质调查结合遥感地质解译、土壤氡气浓度测量和超低频电磁探测,在白马镇多拉神山进行地热水资源勘查,确定了地热水勘探井井位,并在特殊条件下,采用定向斜井技术,成功勘探出多拉神山温泉。丰富了该区地热水的地热系统和成因类型。查明了八宿县白马地区的地质构造及隐伏构造及断裂带的特征,弄清了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展布规律。利用地球物理勘探手段,结合研究区区域地层和水文地质等资料,确定出研究区的地下水主要为基岩类裂隙水和碳酸岩盐类裂隙岩溶水,并划分出三个含地热水的岩石地层组合,其分别为中侏罗统桑卡拉佣组(J2s),上第三系-下白垩统的含水组合,侏罗系中统下部马里组(J2m)组合。其中中侏罗统桑卡拉佣组(J2s)为最佳含水组合。研究表明研究区隐伏构造发育,与巴曲-东村构造线和瓦贡—铁通断层直交或斜交,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而又有规律的断裂系统,控制了地热水的运移和聚集;研究区水型主要为HCO3-SO4-Na型水,阳离子以Na+占绝对的多数,而阴离子是以HCO3-和SO42-占绝对的多数,含氟值变化范围3.76~5.78mg/L,相对偏大。依据《地热资源地质勘查规范》(GB/T11615-2010),对白马镇温泉水质进行评价:白马镇温泉水含氟、偏硅酸、溴等多种微量元素,均具有较高医疗价值,但不适宜直接作为生活饮用水使用。研究区的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热能主要依靠正常的区域大地热流的供给和维持,布玉温泉或有深部热源参与;本区温泉多有结垢现象,其成分类型为碳酸钙垢,对设备具有腐蚀作用,不适于远距离的管道输送利用。白马地区的地热系统属于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其成因概况如下:多拉神山温泉和赛曲卡温泉属较深层热储,形成于正常的区域地热背景下,依靠大地热流的供给和维持,地热水的补给在U形谷的两侧山区,大气降水沿裂隙通道进行深循环,在多拉神山排泄区的断裂交汇处聚集成藏。赛曲卡温泉形成于与断层带密切相关的花岗岩体破碎带中,其形成机制可能与深部热流关系不大,而与地下水的深循环加热有关。布玉温泉、旺北温泉和赛曲卡温泉属深层热储,其中布玉温泉和旺北温泉形成于断层和褶皱发育带,布玉温泉属中高温温泉,有地表水混入,除正常的地温梯度加热外,可能有深部热液参与。白马镇温泉的类型多样,水质优良,地下水补给区的天然补给量大,地理位置优越,具有较好的勘探开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