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生存在生态环境中,但自然资源长期被人类不合理利用产生了很多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的破坏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威胁。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生态环境的支撑,生态环境破坏将制约经济发展,间接威胁人类未来发展。经济快速发展和生态脆弱的不协调已直接威胁区域的生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因此,可持续发展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
判断人类的生存是否处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生态足迹分析法是在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的基础上,由加拿大生态经济学家Rees教授及其博士生Wackemagel提出的定量测度可持续发展的方法。1999年,生态足迹分析法被徐中民引入国内。由于此法易懂、易操作及可信度高等优点,很受国内学者的欢迎。
开封市作为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建国后发展速度缓慢。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郑汴一体化”以来,开封市的发展速度加快。随着“郑汴一体化”的推进,各类投资迅速增加,开封的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物流业得到蓬勃发展。省会郑州对开封的辐射作用不断增强,加上中原本是人口密集区,其可持续发展状况值得研究。
本文以生态足迹理论及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用SPSS和EXCE1等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10年来开封市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研究。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根据对研究时段内开封市人均生态足迹(1999-2008)的计算,得出以下结果:在研究时段内,开封市人均生态足迹从1999年的1.049hm2升至2007年的1.359 hm2,呈缓慢上升趋势,但2008年略有回落为1.320 hm2,在六类生态足迹中,耕地所占比例最大;而同期人均生态承载力从1999年的0.463 hm2降至2008年的0.418 hm2,呈缓慢下降趋势,在六类土地利用中,耕地对生态承载力的贡献最大;人均生态赤字从1999年的0.586 hm2持续上升到2007年的0.931 hm2,2008年略有好转为0.902 hm2;人均生态的供需比为2.696:1,供需矛盾不断上升,显示开封市的生态形势不容乐观。
(2)根据开封市10年来的生态足迹值及其变化,建立了开封市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预测模型,所建模型的拟合精度分别为88.71%、98.79%。运用生态足迹模型预测出未来10年的人均生态足迹值为:1.3972,1.4366,1.4771,1.5187,1.5616,1.6056,1.6508,1.6974,1.7452.1.7944。同期的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值为:0.4057,0.3936,0.3803,0.3658,0.3501,0.3077,0.3151,0.2958,0.2753,0.2536。同期的生态赤字为:0.9915,1.0430,1.0968,1.1529,1.2115,1.2979,1.3357,1.4016,1.4699,1.5408,可以看出,生态赤字逐渐攀升。伴随城市化及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生态承载力贡献最大的耕地将不断减少,开封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压力将不断加剧。
(3)1999-2008年开封市的人均GDP从1999年的0.44万元升至2008年的1.33万元,呈持续上升趋势;同期,万元GDP生态足迹值从1999年的2.38hm2降至2008年的0.99hm2。用SPSS软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人均GDP和万元GDP生态足迹值呈负相关(R2=0.933,p<0.01);经济系统发展能力指数和人均生态足迹呈正相关(R2=0.756,p<0.01),并且从1999年的1.30上升到2008年的1.63,表明经济系统发展能力指数随着人均生态足迹值的上升而得到提高;研究时段内开封市的平均生态压力指数是1.83,显示开封市目前的发展处于“很不安全”状态;开封市的总人口和人均生态足迹值具有正相关性(R2=0.925.p<0.01),人口增长引起生态需求的增加,加剧了生态环境的压力;研究时段内开封市的可持续发展指数SDI=1.52,根据此指数得出开封市在研究时段内的可持续性达到了“较好”水平。综合以上指标,最终得出开封市的发展处于“弱不可持续性”水平。
(4)针对开封市的可持续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下面几点建议:针对生态足迹持续上升,应该积极的开发后备土地资源,使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得到维持或提高;针对生态承载力不断下降,我们应在保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加大科技的投入,使单位面积的土地生产力提高,另外还要合理利用土地,做到因地制宜;针对生态赤字不断攀升,需要合理控制人口增长,提高科技水平,努力减少生态赤字,减缓经济、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最终达到开封市经济、社会及生态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