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对北疆地区的地理资源、社会经济状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总结,提出了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和指导思想,并制定了北疆地区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的实施框架。其次,利用2005、2006年统计年鉴数据,采用生态足迹模型测算了北疆地区的生态赤字/盈余,并在计算生态影响力和生态适应力的基础上对北疆地区8个地州的生态脆弱性进行评价与分级。最后,在综合考虑北疆地区的社会、经济及气候、地形地貌、植被与土壤等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后,参考已有的西北干旱区生态区划和中国新疆生态功能区划,提炼出了北疆地区的十大生态功能区,并给出每一个生态功能分区生态环境保护、恢复的目标、措施及其适宜发展的重点方向。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种定量评价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模型,运用该模型对研究区2004年生态赤字/盈余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到研究区2004年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约为4.72 hm<2>,而2004年实际的人均生态足迹供给(生态承载力)仅为2.74 hm<2>,人均生态赤字约为1.98hm<2>,表明当前研究区的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
生态脆弱性为一个自然的或社会的系统容易遭受来自气候变化(包括气候变率和极端气候事件)的持续危害的范围或程度。区域生态脆弱性由区域的生态影响力和生态适应力共同决定的。通过综合评价,北疆地区8个地州中,处于生态脆弱性一级区有石河子、昌吉,三级区有伊犁直属县市,三级区有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四级区有塔城、阿勒泰和博州,级别数越大,区域越具脆弱性。为了降低区域生态脆弱性,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一是优化土地利用格局。
适应性管理是一种不断从先前的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管理策略和方法的系统化的、周期性的过程。这种灵活的管理方式对于类似北疆地区这样存在大量不确定性因素的复杂的、动态的生态系统的管理是相对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