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结合乳腺BI-RADS分类,对比常规超声(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rography,SWE)检查与常规超声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效能,分析乳腺恶性实性病灶的弹性成像特点及其与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探讨SWE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以提高乳腺癌的超声诊断准确性。方法根据病例的纳入及剔除标准,选取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同时行常规超声与SWE检查的乳腺患者共238例(258个病灶),且均经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并获得病理结果。1、对比常规超声联合SWE(US+SWE)与常规超声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效能,并比较不同乳腺疾病的剪切波弹性模量值及其变化值的大小。1.1首先对患者乳腺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对乳腺病灶进行第一次BI-RADS分类。1.2然后行SWE检查,根据病灶有无弹性信号多变不稳的“多变征”、周围高弹性模量值的“硬环征”及内部剪切波弹性信号缺失的“黑洞征”三个特征前瞻性地对病灶进行综合分析,对第一次BI-RADS分类进行重新调整(记为“US+SWE—1”)。1.3最后,根据术后病理结果,以ROC曲线算出的良恶性病灶的最佳诊断界值为判断标准,再次对病灶第一次BI-RADS分类进行重新调整(记为“US+SWE—2”)。根据上述的三种BI-RADS分类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常规超声检查与US+SWE—1、US+SWE—2三种方法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诊断效能。2、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乳腺恶性实性病灶内部“黑洞征”及周围“硬环征”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3、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的弹性模量值与病灶大小及纵横比的相关性,并比较乳腺癌不同声像图特征、不同组织学分级及不同分子分型间弹性模量值的差异。结果1、根据穿刺或手术病理结果分为:恶性组:化疗组:33例(37个病灶),术前经病理活检证实为恶性已行治疗者;非化疗组:145例浸润性乳腺癌131例(136个病灶);早期乳腺癌14例(导管原位癌9例,微浸润性癌5例)(14个病灶);良性组:60例(71个病灶)2、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常规超声检查乳腺病灶的诊断符合率91.0%、特异度76.1%及阳性预测值89.6%均小于US+SWE—1的95.9%、93.0%及96.7%(P<0.05),而两者的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的大小相近(P>0.05)。3、以Emax56.0k Pa作为良恶性的最佳判断界值时,US+SWE—2的诊断符合率为90.5%,灵敏度为97.3%,特异度为76.1%,阳性预测值为89.6%,阴性预测值为93.1%,均与常规超声相近(P>0.05);US+SWE—1的诊断效能高于US+SWE—2及常规超声,而US+SWE—2的诊断效能与常规超声相近。4、病灶纵横比、深度及镜下肿瘤周边反应带均是乳腺恶性实性病灶内部“黑洞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而仅镜下肿瘤周边反应带是恶性病灶周围“硬环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5、病灶内部无弹性信号缺失的非化疗组乳腺癌肿块见钙化灶者Emax及Emax极差与无钙化灶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化疗组乳腺癌病灶周边见高回声晕者Emax及Emax极差均高于无高回声晕者(P=0.000);非化疗组浸润性乳腺癌的病灶Emax的大小与病灶最大径及纵横比均无线性相关关系(P>0.05);非化疗组浸润性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1级→2级的Emax及Emax极差呈增大的趋势,而2级→3级的弹性值无明显变化;将非化疗组浸润性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分为Luminal组及N-Luminal组,两组间的Emax及Emax极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以SWE病灶有无弹性信号“多变征”、周围“硬环征”及内部“黑洞征”的三大特征作为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依据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2、弹性模量值及其变化值由大到小:浸润性乳腺癌>早期癌及化疗后的乳腺癌>良性病变。3、镜下肿瘤周边的反应带为恶性实性病灶内部“黑洞征”及周围“硬环征”的独立影响因素;“黑洞征”还与病灶的深度及纵横比具有相关性。4、乳腺癌病灶周边伴高回晕者的弹性模量值大于无高回声晕者,而病灶大小、纵横比及内部有无钙化灶不影响弹性模量值的大小。5、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学1级→2级的弹性模量值明显增大,而2级→3级反而有所减小;不同分子分型的浸润性乳腺癌之间的弹性模量值无明显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