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孔子学院积极开展汉语教学、汉语考试、中外语言文化交流活动和培训汉语教师等工作,致力于满足世界各国人民日益增长的汉语学习需求。笔者是2019届赴保加利亚索非亚孔子学院的汉语教师志愿者之一,亲身经历了整个跨文化适应过程,具备研究跨文化适应问题的条件与资源。本文采用了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2019届赴保加利亚索非亚孔子学院和大特尔诺沃孔子学院的27名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适应情况进行了调查与研究。为了解志愿者们的情况,笔者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收集了志愿者们的基本信息、社会生活适应、心理适应和工作适应等方面的资料。首先,本文通过定量分析对调查问卷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跨文化适应的三个维度中,适应程度最好的是社会文化适应,社会文化适应中适应水平最低的集中在人际交往适应方面,突出表现在:第一,新冠疫情间,志愿者与保加利亚人接触适应情况差,志愿者经常受到当地青少年和老年人的歧视与偏见。第二,志愿者很难参加保加利亚社会交流和社团。第三,志愿者对学校staffroom的适应程度低,志愿者很难融入且表现被动。第四,志愿者对当地饮食的适应程度较低。工作适应整体较好,适应水平较低的集中在教学形式和教学语言方面,志愿者对网络教学的适应程度低,在课堂上主要依靠媒介语进行教学,几乎无法使用汉语进行教学,妥善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能力较低,无法有效完成复杂的课堂管理任务。最具有挑战性的是心理适应,心理适应中适应水平最低的项目集中在个人生活情绪和生活满意度,突出表现在志愿者认为在保加利亚的生活没有意思,心理上出现了孤独、思乡的情绪,行为上更加依赖手机,尽量减少面对面交谈。在疫情期间,志愿者的心理负面情绪问题更加严重,多数志愿者感到比平时更容易脆弱。其次,本文对赴保加利亚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基本信息因素、任教地区、英语水平和保加利亚语水平等因素与跨文化适应中的社会文化适应、心理适应和工作适应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显示赴保加利亚汉语教师志愿者的教育程度和专业背景与跨文化适应呈显著相关关系,本科专业为保加利亚语的志愿者在社会文化适应方面更好。通过K-means聚类方法对样本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对保加利亚汉语教师志愿者跨文化影响大的因素主要来自心理和社会文化适应方面,分别是做事提不起劲或没有兴趣、新冠疫情间,志愿者感到比平时更容易情绪低落、在保加利亚觉得做事情更加困难、在学校staffroom的适应情况和在保加利亚交朋友及保持朋友关系的适应情况五项。最后,笔者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 10名志愿者进行了深入访谈,收集到大量的真实细节,撰写了并详细分析了9个典型的跨文化适应案例。随后,本文分别从汉语教师志愿者选拔和培训项目、志愿者自身及所在孔院三个角度出发,为今后赴保加利亚的汉语教师志愿者提高跨文化适应能力提供参考建议和思路。同时,笔者对整篇文章进行了总结,对本文的不足与局限进行了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