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后患者出现的运动功能障碍长期影响其日常生活质量。目前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的康复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而助力性功能性电刺激(power-assisted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PAS)是新型的便携式FES设备,具有改善下肢步行能力,预防足下垂的功能,但其疗效需要临床研究的进一步支持。 目的: 研究新型智能PAS治疗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障碍恢复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3组。 ①对照组:患者患侧下肢不进行电刺激治疗,其他行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常规的运动疗法、神经促通技术、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等。 ②PAS组:除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外,同时进行偏瘫侧下肢的PAS治疗。患者取坐位,当做主动背屈患侧踝关节的动作时,产生的EMG信号引导PAS设备为胫前肌实时提供等比例的电刺激,帮助患者完成整个踝背屈的动作,每次治疗20分钟。 ③神经肌肉电刺激组,简称NMES组:除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外,同时进行偏瘫侧下肢的电刺激治疗。患者取坐位,对患肢胫前肌进行被动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治疗,患者在治疗时不进行主动的功能性活动,每次治疗20分钟。3组治疗疗程均为4周,最终完成全部研究的患者有78例,其中对照组25例、PAS组27例、NMES组26例。每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集踝背屈主动关节活动度(active range of motion,AROM)、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10秒踝足屈伸运动(ankle flexion and extensionmovement,AFEM)等指标。使用SPSS21.0版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设定P<0.05认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治疗前一般资料及各组在踝背屈AROM、FMA、BI、AFEM等方面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资料具有可比性。 2.治疗后组内比较:每组治疗前后踝背屈AROM、FMA、BI、AFEM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3.治疗后组间比较:3组治疗前后踝背屈AROM差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S、NMES两组疗效较对照组疗效好。各组治疗前后FMA评分及BI差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AS组疗效好于NMES组,NMES组疗效好于对照组。各组治疗前后AFEM差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PAS和NMES一样安全、无创伤,是治疗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较好的疗法。 2.PAS可改善患肢主动踝背屈关节活动度,预防足下垂。 3.PAS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疗效均优于NMES和无电刺激常规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