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高增长态势,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不相适应的是经济发展结构性问题突出,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和净出口拉动,国内有效需求严重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率过低且持续下降,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中国正处于人口结构转型期,表现为:“少子化”和“老龄化”问题逐步凸显;人口性别比例严重失衡;随我国城镇化建设加速,城镇化率不断提高;随我国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人口素质不断提升。如何全方位考察人口结构对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已成为我国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本文在对国内外人口结构与消费需求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梳理的基础上,首先从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城乡结构与教育结构四个维度就人口结构对居民消费需求规模和消费需求结构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其次,借助相关统计数据,分别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城乡结构、教育结构的演变现状以及居民消费规模和消费结构的现状进行统计性描述分析。再次,利用1997—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估计方法,就我国人口结构变迁对居民消费规模和消费结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在实证研究基础上,对相关对策进行探讨。研究得出如下基本结论。(1)我国人均消费需求额呈上升趋势,但居民消费率呈持续走低趋势,与发达国家(地区)和部分发展中国家比较,我国居民消费率处于较低水平,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乏力。(2)我国人口结构中少子化、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衡问题较为突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人口素质提高和城镇化率不断上升,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提高。(3)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和教育结构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在呈现一定规律性变化的同时,在某些消费结构上呈现显著的城乡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