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幸福教室的构建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z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与幸福紧密地连在一起。教育以促进人的幸福为鹄的,幸福的实现则以教育为主要通道。偏离幸福旨趣的教育不是真纯的教育。然而,许久以来,教育在日益复杂和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正在改变,它作为个人和社会成就的重要资源和资产在广泛的竞争中愈发背离了幸福的初衷,并逐渐被建构为一种准商品和欲望符号,从而表现出强烈的教育功利和紧张的教育焦虑。基于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的教育改革使得教育更加科学、理性、高效,但却未能使教育摆脱不幸福的困境,甚至有远离幸福之势。幸福教育理想的实现须从微观处着手,从教育的最小单元——教室建设出发,重新思考教育的本真与教育幸福的意涵,重新构建达臻教育幸福的可靠路径。幸福教室是建立在幸福教育相关理论之上的、指向教育实践的范畴。幸福教室的构建试图从幸福的教育意义出发,对当前教育的现状、问题予以批判性解构,对教育实践的终极追求予以人文性与科学性的还原,以期破除教育与幸福隔膜的困境,实现人的幸福发展。由此,本研究对幸福教室的理论基础、幸福教室构建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幸福教室的构建策略与保障体系等诸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与论解。这种论解,对教育实践、对教师的教育生活、对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具有某种重要的价值指示与实践省思之蕴。全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意义与特点两个维度对“何谓幸福教室”这一基本问题进行了细致的阐释,包括对幸福教室概念的规定,对幸福教室与幸福教育关系的厘清,并提出了幸福教室特有的关系性、人本性、开放性三个特点。第二部分通过对幸福教室的价值分析以及对当前我国教育实践中幸福教室的缺席后果及原因的事实分析表明,幸福教室的构建对促进学生幸福、教师幸福和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的实现极具重要性与必要性。第三部分给出了构建幸福教室的深厚理论基础,并依照主体、基础、中介三个维度为幸福教室的建构提出了切实的实践策略与保障体系。
其他文献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PCK视域下进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探讨。本文首先介绍了PCK的概念、内容与重要性,而后了解到学前儿童
<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其中的丝绸织锦也是异彩纷呈,历史文化内涵丰厚。1958年定陵出土的丝织文物就充分显示出古代丝绸织锦辉煌的文化和高超的技艺。定陵出土的丝
会议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速发展,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愈发重要。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极速普及,使得LBS在公共服务、智能交通、智慧医疗等
<正>南通不断健全完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切实强化纺织工人的政治获得和经济获得,努力打造高素质纺织工人队伍,培养更多的"纺织工匠",为推动纺织行业向高端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也逐渐从追求功能性向需求多元化转变。在这种需求的驱动下各种生活用品也转变成传达信息、承载情感、传递文化、发展经济的重要载体。所以人们在选择产品时既注重实用性也更加注重其带来的精神享受。因此,在产品设计中将产品与文化、精神、地域等因素结合而产生的文化创意产品应运而生。文化创意产业浪潮的兴起使得各地区也陆续利用自身的文化艺术资源展开文创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从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所创造、传承和享用的民族民间文化,是人类的一种宝贵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在各地尤其是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旅游化生存的趋势愈来愈显著。传统手工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商业化、市场化色彩比较浓厚的类别,对市场的依赖度和关注度较高,经济特性较为明显。对传统手工技艺旅游开发进行研究能为拥有传统手工技艺的地区和民族
“三农”问题由来已久,党中央一直非常重视。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在这20字总要求中,产业兴旺被列为乡村振兴的具体要求之首,是乡村振兴的根本和前提。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新华村的银器制作技艺具有悠久的发展历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回答了物质世界的本原问题、谁是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追溯到一切思想理论问题的源头.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彻底的理论.思政课教学要通过追问“为什么”说明我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话语体系植根于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实践,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话语元素,逐步打破了西方经济学对于话语权的垄断,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智
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和课程改革的成效,为了给学生的成长及发展提供更多机遇,确保学生能够实现学有所获,教师应坚持践行以人为本管理理念。这一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