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急性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占踝和足部损伤的1/3以上,约占整个运动损伤的8%,居关节韧带损伤的首位,其中由内翻造成的损伤约占90%。如何减轻患者的疼痛、消除肿胀并尽快改善关节功能,是该病治疗早期的关键问题。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常规方法为“RICE"疗法,即休息、冰敷、加压包扎和抬高患肢。其中,冰敷因为在提高疼痛阈值、降低组织温度、减缓组织代谢、降低炎症反应方面的优势,而受到广泛的应用。在祖国传统医学中,急性外踝关节扭伤属于“筋伤戳脚”的范畴,其损伤后的基本病机为骨错缝、筋出槽、血不循经而溢于脉外,因此理筋手法是中医治疗该病的的最主要手段之一。摇拔戳手法是全国名老中医孙树椿教授所创,孙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根据中医骨伤学中筋骨损伤则脉络破损,血离经而成瘀,血瘀则气滞及“欲合先离”的正骨理论,创造出了该套专门针对急性外踝关节扭伤的手法----该手法缓解疼痛、消除肿胀迅速,后期残留症状少,反复扭伤及慢性踝关节不稳的发生率低。分析近十年关于手法治疗本病的相关文献,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在诊断上,未采用客观统一的行业标准,而且不辨病位,不论内踝、外踝,抑或下胫腓联合,往往统一而论;②多数的临床报道都是对个人临床经验的初步总结,不仅缺乏随机对照设计,而且鲜有和现代医学常规疗法做对照研究的;③在疗效指标的选择上,多自拟标准,或者仅以“痊愈”、“显效”、“有效”等笼统概括,缺乏客观全面的评价标准。目的:应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研究摇拔戳手法治疗急性外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从循证医学的角度评价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今后的临床推广提供客观全面的科学依据。方法:对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急诊骨科和通州区中医院急诊骨科的40例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中央随机的方法分配到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19例)。试验组予以摇拔戳手法加弹性绷带固定,手法操作为每周隔日一次,连续治疗两周;对照组予以冰袋冷敷加弹性绷带固定,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次性自冷冰袋,每日冰敷一小时,连续冰敷三天,弹性绷带连续固定两周。两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天、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及治疗后3个月五个时间点采集数据,采用VAS疼痛评分、肿胀程度及Takakura功能评分进行疗效评价。所有数据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指标采用均数±标准差、计数指标采用例数及百分比进行统计描述;计量资料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结果:试验组在VAS疼痛、肿胀程度及Takakura功能评分方面,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入组及各访视时间点上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Dunnett’s T3检验的多重比较,从治疗后第1天开始患者的疼痛和Takakura功能评分就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得到了逐步的缓解,且相邻时间点之间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后1天,患者的肿胀程度未得到明显改善,而从第1天以后,其肿胀程度开始逐渐减轻,而且在随访期间,其肿胀程度与末次治疗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出其疗效的稳定性。对照组在VAS疼痛、肿胀程度及Takakura功能评分方面,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入组及各访视时间点上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经过Dunnett’s T3检验的多重比较,在治疗后1天,患者的疼痛和Takakura功能评分未得到明显改善,而从第1天以后相邻时间点之间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其疼痛和Takakura功能都在逐步好转;治疗后1天患者的肿胀程度未得到明显改善,从治疗后的第1周开始肿胀逐渐缓解,在随访期间,其肿胀程度与末次治疗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现出其疗效的稳定性。在2周的治疗期间,VAS疼痛各访视时点与基线之间差值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试验组在2周以内缓解疼痛的效果优于对照组;3月随访时与基线之间差值的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缓解疼痛方面的远期疗效相当。在治疗后1天,两组肿胀程度与基线之间差值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治疗后第1天,两组患者在肿胀的缓解方面无明显差异;在治疗1天以后至随访期间,各访视时点与基线之间差值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治疗1天以后,试验组缓解肿胀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在治疗期及随访期,Takakura功能评分各访视时点与基线之间差值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从治疗后第1天开始,试验组Takakura功能的改善就优于对照组,而且其远期疗效更佳在总有效率方面,试验组的愈显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5.7%和14.3%,对照组的愈显率和有效率分别为31.6%和68.4%,经Wilcoxon秩和检验,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试验组在Takakura功能评分的总体疗效评价上要优于对照组。结论:(1)两种方法治疗急性外踝关节扭伤都是有效的,均能很好的缓解疼痛、减轻肿胀、改善踝关节的功能状态;(2)试验组在缓解疼痛方面起效更快,而且在2周的治疗期间其疗效要优于对照组,但就其随访期间的远期疗效而言,两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异;(3)试验组在治疗1天以后至随访期间,其肿胀程度的改善较对照组更佳;(4)就改善患者Takakura功能而言,试验组在治疗期间的功能改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而且其远期疗效更佳;(5)就Takakura功能评分的总有效率而言,试验组愈显率和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