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时域核磁共振技术研究木材孔隙分布及水分运动

来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hijunfeng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基于时域核磁共振技术理论,以木材中水分1H质子为探针,应用定场时域核磁共振波谱仪和快速场循环核磁共振弛豫仪对三种阔叶材和两种针叶材进行核磁共振弛豫性质的测定。研究了饱和吸水状态下的木材孔隙分布,不同温度下的多尺度孔隙内的水分运动,以及多种湿度下的木材干燥/吸湿过程的水分迁移和孔径动态变化。1.利用定场时域核磁共振仪测定了 5种木材的孔隙分布,结果表明:(1)5种木材的孔隙度大约在55%~70%之间,其中细胞壁孔隙约为4%~12%,而细胞腔孔隙约为46%~65%。(2)5种木材细胞壁平均孔径较为接近,约为23~54 nm,而细胞腔孔径差异较大,范围为5.5~156.7 μm。此外,针叶材的平均细胞壁孔径比阔叶材的小。2.通过快速场循环核磁共振仪对木材低温/高温下的水分运动规律的研究表明:(1)核磁共振R1(自旋晶格弛豫率)分布能够区分不同孔隙中水分的动力学机制,高频区表征的是大孔隙中弱的水分子间的偶极相互作用,而低频区对应的是小孔隙中相对较强的分子间偶极相互作用。(2)不同温度下R1的变化源自于不同的弛豫机制。零度以下,温度的降低导致结合水向细胞腔中迁移而使R1增大。而室温以上,温度的升高使得水分子快速碰撞从而加速弛豫导致R1增大。此外,高温(90和100 ℃)下R1分布的峰点反映了孔隙中体积水和表面水的快速转换。(3)温度升高加速了水分子运动,平均分子运动相关时间减小,不同种类的木材之间活化能差异较大。3.对不同湿度下木材干燥/吸湿过程水分的弛豫特征的研究表明:(1)无论是干燥过程还是吸湿过程,FID(自由感应衰减)信号量与平均含水率均线性相关;此外,平衡含水率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呈指数增加。(2)由T2(自旋-自旋弛豫时间)可知,干燥过程中,即使含水率低于FSP(纤维饱和点),木材中依然有部分自由水存在;在干燥末期,吸附在细胞腔表面的水分会表现出同结合水类似的弛豫特征。相比较而言,密度高的木材在干燥过程中更易发生不同状态水分间的转化。此外,木材吸湿过程中的水分累积全部为结合水,即使达到吸湿平衡也不会向自由水转化。(3)不同湿度下,自由水的干燥在主要干燥区间内符合线性函数,结合水的干燥符合Logistic函数。对于低密度木材,自由水的干燥速率约为结合水的4倍,而对于高密度木材,约为20~30倍。此外,对于木材吸湿,水分平均吸湿速率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呈现指数增长。(4)对于干燥/吸湿过程中孔径的变化研究表明,干燥过程中,相对湿度的增加延缓了细胞壁孔径减小的速率。木材饱和吸水时的平均细胞壁孔径约为绝干后达到吸湿平衡时的细胞壁平均孔径的2.4倍。
其他文献
为了评估转基因小麦中TaPK-R1基因的组成型表达对农艺性状的影响,采用PK372、PK394、PK465和PK4954个转基因株系以及受体对照扬麦20分别进行TaPK-R1基因表达分析,以及按常规
进入20世纪90年代,企业所面临内部环境、外部环境日趋严峻,企业管理存在大量的事先难以预测的不确定性因素,供应链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其复杂性受到重视。供应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桥梁美学已经走出了一条理论与实践、建筑与结构相结合的道路。通过梳理近年来桥梁美学的发展状况,从桥梁美学理论与设计方法、桥梁美学与历史文化研究
食品中农药残留是食品安全中一项重要的科学问题。利用食品中的天然抗氧化成分提高人体细胞抗氧化损伤、应对氧化应激等能力,成为功能食品研究的新方向。本文假设大豆异黄酮(
试样经湿法消解后,采用ICP-AES测定新疆菊苣子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方法回收率在95.8%—101.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4%。实验证明,新疆菊苣子含有丰富的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
膜材料是一种新颖的柔性复合材料。由于它具有低模量、柔软、高弹性、高拉伸强度、质量轻、设计灵活、造型独特等特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受力结构中,尤其在建筑、运输、
本文是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编号:2008AA10Z308)“蛋白质基可食性生物聚合膜智能结构的研究”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5BAD16B05)“防腐保鲜新型物流包装
色织面料是我国面料行业中的重要类别,具有染料渗透性好、色牢度高、花型图案丰富、外观立体感强等优势特征,在国内外均有较为可观的消费市场。面料的外观美感是消费者选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