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越来越重视。
各种医疗手段和技术广泛发展,其中医用介入导管是现代医学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的医疗器材。然而介入导管使用中一个突出问题是容易引发患者感染。因此,介入治疗材料的防医源性感染己成为临床治疗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天然胶乳以其优良的综合性能成为制各介入导管广泛采用的原材料,但由于采用天然胶乳所制各的导管缺乏抗菌性能,无法解决感染问题,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目前医用植(介)入导管所采用的是表面涂覆抗菌层,此法缺点是抗菌层极易脱落而使导管失去抗菌性能。
壳聚糖具有良好的抗菌性、生物相容性、可生物降解性及无毒副作用等特性,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热点,然而壳聚糖溶解性差,限制了壳聚糖的广泛应用。银作为传统的抗菌材料,具有优良的抗菌性能及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可广泛用于外用银制剂以控制感染。
本文通过碱性条件下用氯乙酸对壳聚糖醚化,制各出具有良好的溶解性、抗菌性的O-羧甲基壳聚糖,改善其溶解性。通过加入硝酸银溶液,并采用硼氢化钠进行液相还原,以构筑“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银”复合抗菌剂。
添加到天然胶乳中,通过共混法制得抗菌天然胶乳。分别探讨了反应过程中不同因素对反应结果的影响;使用红外光谱(IR)、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分析、热重分析(TG)等研究了复合抗菌剂和抗菌天然胶乳的微观形貌和结构变化;并采用动物实验分析了天然抗菌胶乳在动物体内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
O-羧甲基壳聚糖制备的最佳反应条件是在30℃时, nCTS:n氯乙酸=1:1.5,氯乙酸在0.5h内加完:其结构疏松分散,呈大小均匀的球状小颗粒;羧甲基化后结晶度降低,水溶性改善,液相还原法制备出O-羧甲基壳聚糖一纳米银复合抗菌剂;紫外-可见光光谱在400nm左右出现吸收峰。EDS、TEM、XRD及TG分析结果均表明抗菌剂中有纳米银生成;纳米银直径大小为30-40nm,粒径分布较为集中;O-羧甲基壳聚糖.纳米银复合抗菌剂均匀的混合在胶乳中,复合抗菌剂和胶乳之间结合紧密,复合抗菌剂没有出现团聚现象;复合抗菌剂与天然胶乳混合的最佳比例为1:1;复合抗菌剂的加入不仅使材料具有抗菌性,而且使材料的热氧稳定性能得到提高。
抗菌胶乳和抗菌导管对金黄色葡萄球的抑菌环直径分别为l Jmm、10.5mm: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环直径分别为9.5mm、8.7mm,均大于标准规定的7mm,说明本实验所制各的抗菌胶乳和抗菌胶管均具有抗菌能力。
动物实验的结果表明两组的抗菌性存在差异,涂覆抗菌胶乳的抗菌导尿管具有明显的抗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