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RUNX3.P21.Cyclin D1蛋白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三者表达的相关性,分析其与脑胶质瘤发生、发展及病理级别之间的关系,为闸明脑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提供新的依据。方法:收集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2007—2010年因脑胶质瘤住院手术患者的石蜡病理标本和临床资料58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3例。年龄8-69岁,平均年龄31.5±11.7岁。全部标本术后均经病理诊断证实为脑胶质瘤。根据WHO(2000)神经系统肿瘤病理分级标准分类:Ⅰ级6例,均为星形细胞瘤;Ⅱ级18例,其中星形细胞瘤8例,少突胶质细胞瘤7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1例,室管膜瘤2例;Ⅲ级20例,其中间变性星形细胞瘤11例,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8例,间变性室管膜瘤1例;Ⅳ级14例,其中胶质母细胞瘤9例,髓母细胞瘤5例。首次发病(未放化疗)52例,手术、放化疗后复发6例。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过氧化物酶法(SP法)检测脑各个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RUNX3.P21.Cyclin D1蛋白的表达。采用SPSS17.0统计学分析软件处理分析三者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58例人脑胶质瘤中RUNX3.P21.Cyclin D1的高表达率分别为41.4%(24/58).48.3%(28/58).53.4%(31/58).RUNX3.P21.Cyclin D1在不同级别(低级别和高级别)脑胶质瘤的阳性表达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性。RUNX3在低级别(Ⅰ—Ⅱ级)组与高级别(Ⅲ—Ⅳ级)组之间存在显著的表达差异,其表达水平随着肿瘤病理分级的增高而进行性降低(x2=38.624,P<0.05),两者呈负相关;P21在低级别(Ⅰ—Ⅱ级)组与高级别(Ⅲ—Ⅳ级)组之间存在显著的表达差异,其表达水平随着肿瘤病理分级的增高而进行性降低(x2=14.065,P<0.05),两者呈负相关;Cvclin D1在低级别(Ⅰ—Ⅱ级)组与高级别(Ⅲ—Ⅳ级)组之间存在显著的表达差异,其表达水平随着肿瘤病理分级的增高而进行性升高(x2=16.129,P<0.05),两者呈正相关。同时,RUNX3与P21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UNX3、P21的表达与Cyclin D1的表达存在负相关关系,但是RUNX3、P21、Cyclin Dl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分型、肿瘤大小、及部位、是否放化疗等因素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RUNX3、P21和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人脑胶质瘤的病理分级密切相关。随着脑胶质瘤级别的增高,RUNX3、P21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性降低,而Cyclin Dl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性升高。且RUNX3、P21蛋白的表达与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之间具有负相关性,RUNX3蛋白的表达与P21蛋白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提示RUNX3通过影响P21和Cyclin D1的表达参与人脑胶质瘤的恶性转化,三者之间的协同及拮抗作用可能在脑胶质瘤的增殖和凋亡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