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110例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患者的观察,探讨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患者一般情况,中医证型总体分布特征,证型与临床实验室指标关系等,为更好地了解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患者的中医证候特征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慢性肾脏病3-5期非透析患者住院期间资料,要求所有参与调查的患者临床资料齐全,再根据肾小球滤过率分期,所有患者采用统一诊断标准。调查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临床资料等,根据资料建立数据库后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主要采用了卡方检验等,计量资料运用方差分析等。结果:1.110例患者年龄最小者21岁,年龄最大者94岁,平均年龄61.85±14.80岁,年龄分布以50-79岁最多,占75.4%,60岁及以上68例,经正态性检验提示年龄分布呈负偏态。男性62例,女性48例,男女比例1.29:1。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46例,糖尿病肾病23例,小动脉性肾硬化症21例,其他病因20例。2.G3a期至G5期人数分别为23、28、23、36人,各期年龄、性别分布无统计学差异。尿蛋白定量≥1.0g/d有64例,以1.0g/d为界,G3a期、G3b期与G5期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G4期与G5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压不达标者72例(65.5%),其中各期不达标患者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6.5%、53.6%、60.9%、83.3%,G3a期、G3b期与G5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实验室指标方面,各期血尿素氮、血肌酐、血红蛋白、血白蛋白的均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血尿酸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10例患者本虚证脾肾气虚证57例,气阴两虚证31例,肝肾阴虚证12例,脾肾阳虚证9例,阴阳俱虚证1例。脾肾气虚证最多见,其次为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随肾功能恶化有增多趋势,阴阳两虚证最少,仅G5期出现1例。单独邪实证36例,邪实兼夹证74例,邪实证按出现频数依次排序分别为湿热证(76)、瘀血证(57)、湿浊证(48)、水气证(14)、热毒证(9)。年龄、性别在本虚证(除阴阳俱虚证)的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邪实证老年人以邪实兼夹证多见,与单独邪实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各本虚证(除阴阳俱虚证)血尿素氮、血肌酐、血红蛋白的均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血尿素氮、血肌酐均值均以脾肾气虚证与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与脾肾阳虚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余两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血红蛋白均值以脾肾气虚证与肝肾阴虚证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余两两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各单独邪实证中,血尿素氮、血肌酐、血白蛋白、尿蛋白定量的均值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血红蛋白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尿素氮、血肌酐均值湿浊证与其余邪实证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热毒证与水气证血肌酐均值有统计学差异,血白蛋白均值水气证与其余邪实证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尿蛋白定量均值湿热证与其余邪实证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血红蛋白均值湿浊证与湿热证、热毒证、瘀血证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瘀血证与水气证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CKD3-5期非透析患者以中老年人、男性为多,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小动脉性肾硬化症为主;CKD5期尿蛋白、血压控制较其他期欠佳;CKD合并症如贫血、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发生率均较高。2.CK.D3-5期本虚证以脾肾气虚证最多,其次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阴阳两虚证较少且多出现于CKD后期;邪实证以湿热、瘀血、湿浊证多见,湿浊证多见于肾功能损害较重的CKD后期,水气证多伴低白蛋白血症,湿热证多见于蛋白尿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