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与超越——论贾平凹长篇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hlgh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贾平凹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登上文坛以来,一直以旺盛的创作力和多变的风格著称。早期创作多以中短篇小说为主,进入80年代中后期,作家开始将创作重心转移到长篇小说上。从1987年的《商州》到2005年的《秦腔》,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共创作了十部长篇小说,均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贾平凹不仅笔耕不辍、而且也是一位变化不断的作家。在他的小说中始终进行着全新的探索,尤其是长篇小说,更是在不断的对自我的否定中进行着自我超越。因此,研究其长篇小说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本文主要将贾平凹目前所有的长篇小说作为一个艺术整体考虑,从叙事学角度给予观照,侧重于对贾平凹长篇小说叙事模式的转变进行分析和评介,以期展示出贾平凹长篇小说的艺术风貌。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贾平凹长篇小说叙事角度的转变。其具体表现在叙事角度和叙述者两个方面的变化。早期作品呈现出以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事视角和叙述者显现的叙事特点。进入90年代以后,作品在叙事角度上主要采用全知叙事、限制叙事或几种叙事视角相结合的模式,而叙述者则呈现出渐渐隐藏的趋势。  第二部分,论述贾平凹长篇小说在叙事结构上的转变。这一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由早期以情节为结构中心的结构方式渐渐过渡到淡化情节的叙写模式。其二,通过对意象世界的营造来达到淡化情节的目的。  第三部分,探究贾平凹长篇小说叙事模式转变的原因和意义。贾平凹长篇小说在叙事模式上之所以有如此的转变,是他小说创作长期以来自觉的艺术追求,也是作家对中国明清时期世情小说以及域外的拉美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学习和借鉴的结果。  论文最后对以上结论作了总结,并指出了贾平凹在叙事艺术上的创新之处。
其他文献
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标准和规律的科学,它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完整的美学学科,但却形成了极为丰富和瑰丽的美学思
对谓宾动词的研究,语言学界已经展开了半个多世纪的讨论,研究者们从诸多角度进行探索,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本文在学习、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谓宾动词的语义特征、语
学位
以金庸为代表的中国新武侠小说自20世纪50年代在香港兴起,到现在已经在全球华人世界里流行了半个多世纪,“据粗略估算,光是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这三大市场,历年来金庸小说的
社论是“报刊编辑部重要的指导性的言论,它集中地反映并传播一定政党、社会政治集团或社会群众团体对当前重大事件和迫切问题的立场、观点和主张,是影响并引导社会舆论的有力
黄宾虹先生为现代着名的山水画大家、印学家,曾是金石书画团体海上体题襟舘和西泠印社的成员,在古玺印的收集、辑录、研究方面,也作出了重大贡献。一生收藏古印逾二千方,撰写
本论文主要以现代意识为研究理论基点,将二十世纪上半期新文学家旧体诗创作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力求通过对新文学家旧体诗中丰富的现代意识类型之分析,为进一步探索二十世纪上半期
作品点评党梦梦的这幅作品《花影留春红》,用笔工整、细腻、严谨。设色沉着、明快、高雅,色调和谐统一,具有浓浓的审美意趣。工笔花鸟画崇尚意境和情趣,追求主观精神的表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