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交通景观作为城市交通的构成要素之一,广义上包含了道路网络结构、交通流以及人的行为活动等多个层面,均可对城市交通评价起到重要作用。河谷型城市作为西部地区主要城市类型,因受河谷的限制呈现出带状分布特点,进而导致城市道路网络分布不均衡、路网密度低下等交通景观问题,愈加严峻的影响着城市建设。“开放街区”对上述交通景观问题的缓解在西方国家得以验证,引起我国各界对其强烈的重视、探讨与研究。针对“开放街区”如何推行,国务院、住建部及中规院等相关部门于2016年至2018年间,相继印发与编制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与《中国主要城市道路网密度监测报告》等文件。本文以如何借鉴“开放街区”理念对河谷型城市交通景观进行改善为研究目标,展开后续相应研究工作。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论主要包括:(1)通过对国内外河谷型城市交通景观及开放街区研究现状的归纳梳理,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城市街区发展的异同,同时利用空间句法理论和复杂网络理论对交通景观形态下交通景观网络特征的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既有研究中未考虑到通过引入城市规划新模式、新理念以及利用城市的河谷特点,创造有河谷特色的完整城市交通景观。(2)利用空间句法理论,对以兰州市为例的河谷型城市道路连接度、平均深度、整体集成度及协同度等句法特性进行分析,根据对河谷型城市整体交通景观的空间特征研究,定义案例街区的选择标准:当满足任意两个空间句法特性达到低阈值(连接度小于3.12,平均深度大于19.73,整体集成度小于0.543)时,表明该区域的空间特性处于一个待开放的状态,可将该区域选为案例街区。(3)利用复杂网络理论,分别对理想网格化和考虑现实条件下两种开放模式进行研究,通过对两种开放模式下街区交通景观的平均度值、聚类系数、网络直径、网络密度及全局效率等复杂网络特性进行对比,总结“开放街区”理念下不同开放原则对河谷型城市街区交通景观网络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现实条件下”对街区进行适度的道路开放与相通后,对于沿河谷和内陆分布街区道路的连通性及通行能力均有明显的优化效果,而“理想网格化”处理街区道路后仅对提升沿河谷分布街区道路具有优化效果,为完善河谷型城市街区交通景观和提升街区的通行能力提供实际参考价值。(4)本文以兰州市为例,探讨了河谷型城市交通景观现存问题,通过建立模型与对比分析,对“开放街区”是否适用于河谷型城市以及如何“开放”进行了论述,丰富并完善河谷型城市交通景观建设的理论基础,并最终提出“开放街区”理念下河谷型城市交通景观的未来建设构想:“向小尺度发展,绘河谷之肌理”,主要从重构交通景观、塑造河谷肌理和增加道路密度、适度开放街区两方面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