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的历程——中国古代文论中情感观的流变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kao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在旨,如副题所示,意在探讨中国古代文论中情感观的流变.论文按时代分八章.第一章论述文学情感观在先秦的奠基.该章主要论述"诗言志"、"感、兴、情、抒情"、"中各"、"无情之情".第二章论述文学情感观在汉代的演进.该章主要论述"《淮南子》中的文学情感观"、"《毛诗序》中的情志说"、"发愤著书"、"抒其哀乐的言情观".该章主要论述"人道当情"、"感物、兴情"、"缘情绮靡"、"情、志、意的一体化".第四章论述文学情感观在唐代的继续演进.该章主要论述"唐代主情论"、"唐人论兴及兴在唐代的延伸"、"唐代所主气、意中的情感成分"、"怨思抑扬".第五章论述宋代文学情感观在"理"之作用下的"变异".该章主要论述"吟咏性情之正"、"必发乎情"、"平淡之情"、"吟咏情性、唯在兴趣".第六章论述明代文学情感观在心学作用下的激进.该章主要论述"七子派文论中的情感论"、"激进的言情理论"、"情感本体论"、"自娱之情".第七章论述清代文学情感观在实学等作用下的形态.该章主要论述"明清之际对文学情感观的规约"、"时代性文学情感观——温柔敦厚"、"清代主情论"、"情景论".第八章论述近代文学情感观的裂变.该章主要论述"时代性文学情感观——沉郁顿挫"、"梁启超情感论"、"王国维的情感论".
其他文献
通过对新疆棉田覆膜种植模式的地膜残留对棉田及棉花产品的危害与风险调查,结果表明:残膜对棉田土壤造成严重污染和破坏土壤结构,对棉花生产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随着机采棉
  本文介绍了张爱玲是一个典型的用女性话语写作的女作家。她巧妙地利用写作这一方式,通过含蓄而隐喻的写作策略,展示与演绎了在父权社会体制下女性被侵压、被凌辱的历史本相
该文共分三部分.在第一部分,该文认为,人的本质的形成包括这种两个辨证统一的 过程:感性升华为理性的过程和理性被感性突破的过程.在第二部分,该文认为,感性是人类文化的原始
本文意在通过对网络文学怪诞特征的研究,找出其在文学史上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与现实的文化根源和思想基础,从而说明其在文学和文化史上出现的必然性,发掘它在思想内涵、艺术表现形
E-Learning通过因特网或其他数字化内容进行学习与教学活动,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具有全新沟通机制与丰富资源的学习环境,实现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本文主要讨
"悟"是中国古代诗学审美体验的核心范畴,它经历了一个由哲学范畴向美学范畴再向文艺美学范畴的深刻嬗变过程.其中,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是其很重要的哲学
蔡松年是金代前期的重要文人,其词风开金代百年之词运。蔡松年的一生是矛盾的集合体,他特有的尴尬处境、精神苦闷及其心灵挣扎与超越的祈愿,决定了蔡词的内容与风格特征,他对于陶
音乐是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一个最重要的和最具魅力的领域,它伴随着人类的整个历史进程,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并且还在继续产生着不容忽视的巨大作用。音乐实现自己多方
中西"象"论源远流长,但对"象"概念的广泛理解和普遍使用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该文在将"象"分为物象、心象、实象、虚象的基础上进行中西审美意义的比较,考察艺术活动中所涉及
对审美意象概念的科学界定,历来众说纷纭.该文首先对中外有代表性的审美意象理论进行了梳理,从哲学、美学和心理学的视角,提出审美意象为"具有审美意义的形象"的命题,并进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