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健康老年人在不同速度下行走较长时间时步态特征的差异以及生理功能特征,进而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特征进行分析,探索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合适行走方式。研究对象及方法:10名60-70岁之间健康男性老年人以慢、中、快三种不同速度分别在跑步机上行走20分钟,同步采集运动学、动力学数据以及生理指标。主要的参数包括:(1)步长、步频、下肢关节角度、重心位移;(2)足底受力、压力时间积分、压力中心位移;(3)心率、能量消耗值。  
 研究结果:不同速度行走时,步长、步频、下肢关节角度、足底受力以及心率、能量消耗值等都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而不同时刻以上参数之间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映出老年人在不同速度和同一速度下长程行走时具有不同的步态特征,亦即维持身体稳定性的能力依运动状态而异。  
 结论::  
 (1)20分钟长程行走可以获得比常用的5分钟或5分钟以内的短程行走更多的步态信息;一些反映步态特征的参数以及能量消耗值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同时在15分钟时步频、下肢关节角度等出现明显变化,这说明长程行走与短程行走相比,老年人存在不同步态调节机制。  
 (2)随着行走速度的增加,老年人主要通过步长、步频、下肢关节角度、重心位移、足底受力、FTI、足底压力中心位移等的变化来进行姿势的调节,以适应不同速度的变化。  
 (3)根据不同速度下不同时刻步态特征以及生理学指标心率和能量消耗的变化可知,本研究中老年人行走速度方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慢速和中速行走,另一类为快速行走,同时结合步态动力学特征,推荐采用自然行走即中速行走的方式,其即能够取得良好的有氧锻炼效果、身体的稳定性最好,同时对足部起到最大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