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利用语言认知电位N400探讨维吾尔语-汉语双语者大脑语言认知过程及两种语言的差异性。方法1技术:采用40导Neuraoscan诱发电位仪,运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2研究对象:年龄20-23岁的女性健康大学生(包括实验一中维汉双语组16例、汉语单语组15例。实验二中维汉双语组14例、维语读写文盲组12例)。3材料:分别以维吾尔语和汉语作为刺激材料、图片和句子作为启动刺激、动词和名词作为靶刺激测试被试脑电成份N400。4观察指标:N400波及其差异波波形特征、脑地形图分布特性,测量行为反应的反应时和正确率、N400的波幅和潜伏期数据。5统计方法:t检验、多因素的方差分析、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等。结果1行为反应1.1两种语言在图片启动下均表现为名词较动词平均正确率高(P<0.01)。1.2汉语单语组较维汉双语组在图片启动下平均正确率降低(P<0.05)。2两种语言N400的特征2.1维汉双语组的两种语言(图片启动)2.1.1波形特征:语义不一致较语义一致的N400波幅增高(P<0.05),潜伏期延迟。2.1.2潜伏期、波幅:动词较名词潜伏期延迟(P<0.05)、波幅降低(P<0.01);顶区的平均潜伏期较长(P<0.05),中央区、顶部的平均波幅较高(P<0.01);电极位置和词性的波幅交互作用显著,名词的各点平均波幅均比动词高(P<0.05)。2.1.3脑电地形图特征:额区、颞区、顶区、枕区、中央区广泛地参与了维汉双语的认知加工;两语种的神经源激活过程类似。2.2维汉双语组与汉语单语组的汉语(图片启动)动词较名词潜伏期延迟(P<0.05)、波幅降低(P<0.01);中央区的平均波幅较高(P<0.01);电极位置和词性的波幅交互作用显著,名词的各点平均波幅均比动词高(P<0.05)。2.3维汉双语组与维语文盲组的汉语(图片和句子启动)图片与句子启动均表现为:动词较名词潜伏期延迟(P<0.05);中央区和顶区电极波幅偏高(P<0.01);中央区波幅明显高于左、右两半球(P<0.01),两半球间波幅差异不显著。图片较句子波幅低(P<0.01)。3两种语言N400的交互作用3.1维汉双语组两种语言间的差异性(图片启动)汉语较维语潜伏期延迟(P<0.01);语种和词性的潜伏期交互作用显著,汉语的动词和名词均比维语的动词和名词延迟(P<0.05)。3.2维汉双语组与汉语单语组间汉语N400的差异性(图片启动)维汉双语组较汉语单语组潜伏期延迟(P<0.01);组别和电极位置的潜伏期交互作用显著,维汉双语组的各点平均潜伏期均比汉语单语组延迟(P<0.05);N400的波幅维汉双语组在中央、顶部、枕部偏高而汉语单语组在右额、中央区偏高;汉语单语组比维汉双语组半球的偏侧化表现更明显。3.3维汉双语组与维语文盲组间汉语N400的差异性(图片和句子启动)维汉双语组较维语文盲组潜伏期延迟(P<0.01);N400的波幅维语文盲组具有额区、中央区优势而维汉双语组具有顶部、枕部优势。结论1维吾尔语和汉语在图片启动下均表现为动词比名词加工难度小、加工时程长。N400对汉语语义启动效应非常敏感,图片所调动的心理资源量低于句子,支持词汇通达过程中语义表征非自动化理论。2维吾尔语和汉语均存在N400启动效应,波幅均具有顶、中央优势且两种语言的语言认知加工过程相似。3维汉双语者第二语言汉语的认知加工时程较汉语母语者延迟,其加工模式亦不同于汉语母语者而更倾向于维语的信息处理模式。双语者的脑功能组织可能受到早期母语学习的调制。两侧半球在维汉双语者对汉语的认知加工上可能是在分工的前提下,合作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