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溪荪(Iris sanguinea)为鸢尾科(Iridaceae)鸢尾属(Iris)草本宿根花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适应性较强,可在内蒙和东三省等寒冷北方地区露地越冬,但园林绿化中开发应用很少。为使溪荪野生花卉资源在有效的保护基础上进行高效的开发利用和新的种质资源培育,建立溪荪高效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十分重要,同时结合转基因分子育种的需要,在组培再生体系建立的基础上建立其遗传转化体系也十分必要。故本研究探讨了溪荪不同外植体、消毒方式、培养条件对其再生体系建立的影响,并进行了遗传转化的初步探究,为溪荪工厂化育苗、新品种培育和其转基因工程技术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以溪荪种子为材料获取无菌苗,萌发试验采用MS培养基。首次研究获得高温浸种可作为溪荪种子最佳消毒处理方法,用80℃热水浸种1d后,以75%酒精灭菌30 s,再用4%NaCLO溶液消毒20min,其污染率仅为10.00%,发芽率可达 73.33%。(2)以溪荪种子萌发幼苗(2-3片叶,带胚根)为外植体,从胚轴部位直接诱导出不定芽,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MS+6-BA0.5 mg/L+NAA 0.2 mg/L+KT 1.0 mg/L,40d时诱导率高达93.33%,增殖系数高达5.30。最佳生根培养基的配方为MS+NAA0.5mg/L,30d时生根率为96.36%,移栽在园土:蛭石=2:1的栽培基质中生长30d后成活率在90%以上,苗生长状况良好。(3)不同外植体愈伤诱导结果:无菌苗根尖在培养基MS+6-BA1.0 mg/L+NAA0.2 mg/L+2,4-D2.0 mg/L中40d时愈伤诱导率为70%;叶未能诱导出愈伤;以花蕾与花葶连接处1-2 cm的花茎为外植体,采用75%酒精灭菌30s,再用2%NaC1O 消毒 8 min,愈伤诱导培养基为 MS+6-BA1.0 mg/L+NAA 0.2 mg/L+2,4-D 2.0 mg/L,40d时诱导率为54.48%;以溪荪种子萌发的胚根为外植体,培养基为MS+6-BA1.0 mg/L+NAA0.4 mg/L+2,4-D1.0 mg/L,40d 时愈伤诱导率高达 89.04%。愈伤增殖培养基为MS+6-BA0.5 mg/L+2,4-D0.5 mg/L,愈伤不定芽诱导最佳培养基配方均为MS+6-BA1.0 mg/L+NAA0.2 mg/L+KT0.5 mg/L,60d时花茎愈伤诱导不定芽分化率为46.03%,胚根愈伤诱导不定芽分化率为72.22%。(4)以溪荪花茎愈伤为遗传转化受体材料,初步研究认为Hyg浓度为40 mg/L时溪荪愈伤死亡率过半且不定芽的分化完全受抑制,可作为溪荪受体愈伤的筛选浓度;Carb浓度达到300 mg/L时能完全抑制农杆菌的生长,愈伤生长状况良好,可作为该受体材料的抑菌浓度。转化GUS基因过程中,最佳侵染时间为3 min,抗性愈伤的获得率高达38.89%;最适共培养时间为2d,筛选培养后获得的抗性愈伤较多,达34.45%,愈伤褐化率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