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国煤炭产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内部资源整合加速推进,市场外部供需计划有序落实,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稳步提升。煤炭产业整合新形势下,煤炭企业集团化以及矩阵化管理为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变革摆脱了桎梏,带来了横向的安全管理标准与纵深的责任追究体系。然而煤矿生产组织的频繁变动以及落后产能的加速淘汰,为煤矿生产运作管理尤其是矿工的安全管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同时,煤矿安全管理的最主要目标在于提升矿工安全绩效,使矿工的违章行为、冒险行为及不安全行为等频次降到最低,保障矿工的安全遵守与安全参与。而在煤炭产业去产能背景下,矿工作为一份工作选择弹性较小的特殊职业,工作不安全感已然成为一种典型的职工心理,其存在会影响矿工的状态与行为。为了明确煤矿企业工作不安全感对矿工安全绩效的作用机理,本论文基于压力认知评价理论、资源保存理论以及组织认同理论等,构建起煤矿企业工作不安全感、情绪耗竭、心理韧性以及矿工安全绩效的理论模型,并选择了山西省3家煤矿组织共368名一线矿工作为研究调查对象,开展了问卷调查研究。论文从煤矿企业发展变革趋势着手,论证了矿工工作不安全感的产生情景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了矿工群体中工作不安全感的“黑箱”,并为煤矿安全管理提出了针对性的管理对策,有助于提高管理者对矿工工作不安全感的重视以及进一步完善煤矿安全管理手段,从而实现煤矿企业可持续发展与保障矿工生命安全。论文具体研究内容涵盖:第一,在国内外成熟量表的基础上设计针对煤矿企业矿工的工作不安全感测量量表、煤矿企业矿工的情绪耗竭、心理韧性和安全绩效测量量表。第二,通过预试对设计的各量表进行初步信度分析与探索性因子分析,以获得正式问卷。第三,通过实地走访、多阶段、自评的调查方式采集矿工的工作不安全感、情绪耗竭、心理韧性以及安全绩效的样本调研数据。第四,利用SPSS 24.0,Mplus 8.3等软件对正式问卷数据开展信效度分析与相关性分析,并对测量模型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二阶验证性因子分析与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第五,运用Mplus 8.3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得出假设检验结果。第六,根据理论研究与假设检验结果,针对煤矿企业提出系统的工作不安全感管理措施和安全绩效改善建议。论文研究结果表明,煤矿企业工作丧失不安全感、工作执行不安全感以及人际关系不安全感均对矿工安全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说明工作不安全感作为负向压力源具有内在一致性。直接效应模型显示,工作丧失不安全感、工作执行不安全感以及人际关系不安全感均对情绪耗竭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情绪耗竭对安全绩效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次中介效应模型中,通过Bootstrap抽样与信赖区间法证明了情绪耗竭在工作丧失不安全感、工作执行不安全感以及人际关系不安全感与安全绩效的关系之间的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说明工作不安全感既能够直接作用于安全绩效,也经由情绪耗竭间接作用于安全绩效。此外,层次回归分析证明了心理韧性显著负向调节工作丧失不安全感和人际关系不安全感与情绪耗竭之间的关系,且心理韧性显著负向调节工作丧失不安全感和人际关系不安全感与安全绩效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Mplu 8.3检验了被调节的中介效应。被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结果显示,在高心理韧性下,工作丧失不安全感、情绪耗竭与安全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较弱,在低心理韧性下,工作丧失不安全感、情绪耗竭与安全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较强,且二者区分显著。同时,在高心理韧性下,人际关系不安全感、情绪耗竭与安全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较弱,在低心理韧性下,人际关系不安全感、情绪耗竭与安全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较强,且二者区分显著。此研究结果证明了心理韧性水平较高的矿工能够使其安全绩效较少受到工作不安全感的间接负向影响。以上研究结果证实了煤矿企业工作不安全感作为一种负性心理对矿工的安全绩效具有消极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明确了煤矿企业工作不安全感、情绪耗竭、心理韧性与安全绩效之间的作用机理。同时由于煤矿企业工作不安全感的主观与客观属性决定了其较难从根源上消除,但情绪耗竭中介效应与心理韧性调节效应的存在,则为管理者缓解与调和工作不安全感的负向影响提供了操作空间。因此,本文根据实证结果,提出煤矿企业应实施技能培训以提升矿工可持续雇佣力,保持信息透明以减轻矿工工作不安全感,建立人际支持网络以提升矿工情绪资源,实施人本管理以增强矿工心理韧性等管理对策,从而有利于保障矿工的安全绩效,减少煤矿安全事故,以及实现煤矿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