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釉质表面粗糙度对单组份自酸蚀粘接剂微拉伸强度的影响,为临床牙体预备车针的选择提供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选取新鲜拔除的无龋牛前牙20颗。流水冲洗下,用磨抛机在牛牙唇侧釉质面分别用五种不同颗粒度的碳化硅磨砂纸(SiC)依序进行处理:180-,600-,1200-,2400-,4000-grit(粒度)。四种单组份自酸蚀粘接剂(Clearfil S3 Bond,日本可乐丽株式会社;G-Bond,日本而至公司;Xeno V,德国登士柏公司;iBond,德国贺利氏古莎齿科公司)分别用于磨抛过的釉质表面,随后堆砌同一厂家相应的复合树脂(Clearfil AP-X,日本可乐丽株式会社;GC Gradia Direct,日本而至公司;Ceram X,德国登士柏公司;Venus,德国贺利氏古莎齿科公司)至4 mm,每层约2 mm,光固化处理。在室温下,储存于自来水中24h后,用IsometTM低速切割机,切割成约1mm*1mm*8mm的柱状样本。用微拉伸强度测量仪(美国百齿可公司)测量牙釉质微拉伸强度,拉伸速度为1 mm/min。在立体显微镜下观察样本的断裂模式。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析因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观察两个主变量间的关系和各因素与微拉伸强度间关系。结果:表面粗糙度和单组份自酸蚀粘接剂对牙釉质微拉伸强度存在交互作用(p<0.05)。釉质表面粗糙度对Xeno V,G-Bond和iBond的微拉伸强度无显著影响(p>0.05),而对Clearfil S3 Bond的釉质微拉伸强度有影响(p<0.05)。使用ClearfilS3 Bond时,180-粒度的牙釉质微拉伸强度低于1200-,2400-,4000粒度的牙釉质微拉伸强度(p<0.05),而与600-粒度的牙釉质微拉伸强度相当(p>0.05);600-粒度的牙釉质微拉伸强度低于2400-粒度的牙釉质微拉伸强度(p<0.05)。同种颗粒度SiC处理下,四种单组份自酸蚀粘接剂的釉质微拉伸强度无差异(p>0.05)。四种单瓶自酸蚀粘接剂的断裂模式以粘接破坏为主。当iBond用于经600-粒度SiC处理的釉质和Xeno V用于经4000-粒度SiC处理的釉质时均出现1例内聚破坏。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4种单组份自酸蚀粘接剂的微拉伸粘结强度无显著性差异,并均可被临床接受。牙釉质表面粗糙度对单组份自酸蚀粘接剂的粘结强度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这取决于自酸蚀粘接剂本身。建议临床应用单组份自酸蚀粘接剂时,用超细金刚砂车针预备牙釉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