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的共识下,在后危机时代的大背景下,国际国内对行业标准制定权的争夺已愈演愈烈。国际范围来说,之前的中美WAPI标准之争,现在的中外文档格式标准之争、中国的WAPI与美国802.11i无线之争等都是很好的标准制定权争夺的例子。国内范围来说,乳业的标准之争还是手机电视的标准之争,都显示了标准制定权的巨大重要性。下面的一组数据很好的说明我国在标准制定中的地位。在全世界的1.6万项国际标准中,99.8%是由国外机构制订的,中国参与制订的不足2‰。截至2006年底,我国有国家标准19278项,其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仅占43.5%。在行业标准的重要性如此巨大的前提下,政府及学界却一直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和关注。政府层面来说,政府给予的关注主要是从行业实际发展的角度,缺少一定的理论指导。学界层面来说,对于标准的研究主要的角度是企业标准或者是国际贸易的影响,而利用规范的经学方法对行业标准这一介于企业标准和国际标准之间的中观层面的分析有所缺失。鉴于此,本文试着用规范的经济学方法去解释及分析行业标准。本文首先在第一章给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目标及内容等。在第二章界定了本文的研究范围并介绍了前人的研究概况。本文行业标准的范围界定为剔除了强制性标准之后,行业发展需要的所有标准,本文所指行业标准是广义范围的技术标准。本文研究的重点市场结构为寡头垄断市场,地域范围以国内市场为主。在这个基础上本文在第三章开始对行业标准制定制度的演变过程及成因及制定模式进行了讨论,利用博弈论的方法解释行业标准的制定模式。随后,本文在第四章分析了行业标准的三大波及效应,一为对相关行业的影响,采用的分析方法是产业链分析。二为社会福利效应,采用的效用曲线方法。三为政府波及效应,主要是对寻租及腐败问题的讨论。在上述讨论的基础上,再通过对中国现阶段行业发展的状况的分析,最后得出国内行业标准的制定模式应该是以政府主导模式为主,多种制定模式并存的模式结构,具体的制定模式还应根据每个行业的发展阶段和标准强度来确定,不可盲目地使用“一刀切”的制定模式。在第四章的最后讨论了政府主导模式的动力模式问题。第五章为对应的三种制定模式下的案例分析。最后在第六章归纳了本文的一些结论并给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