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正交多址的室内可见光通信功率分配研究

来源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hjj1988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传统无线电通信的有益补充,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VLC)是一种新型绿色的无线光通信技术。一方面,受荧光材料和制备工艺的影响,常用市场LED器件的可调制带宽及频带利用率不足;另一方面,可见光信道干扰与光源布局紧密相关,影响系统频谱效率性能。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探讨非正交多址(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应用于可见光通信,旨在提升频谱利用效率。围绕NOMA-VLC的理论研究,本文重点面向频谱效率优化,分析功率资源分配、可见光信道特点、光源布局参数对频谱效率性能的影响,形成了四方面研究,主要开展工作如下:1.NOMA-VLC信道增益概率分布推导及性能分析。考虑到可见光信道增益分布及光源布局参数对频效性能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分析了室内NOMA-VLC条件下的信道增益概率分布,及其对频谱效率性能的影响。针对单小区,基于Lambertian辐射模型及一定条件,对于任意两均匀分布用户,利用泰勒级数展开近似推导了可见光信道增益差分概率分布,用于指导分析包括信道差异在内的光源布局对NOMA频谱效率性能的影响。针对多小区,基于规则布局及一定条件,分析了用户关联策略性能,分析了频谱效率提升的充分条件,近似推导了场景发生概率及信道增益比例概率密度分布。理论分析给出了单小区信道差异化光源布局中半功率角的极值特点、多小区交叠区用户的性能概率,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铺垫;仿真表明,数值现象与理论分析一致。2.基于GRPA约束的NOMA-VLC功率分配算法研究。在单小区用户间同信道干扰情形下,基于信道增益的动态系数功率分配(Gain Ratio Power Allocation,GRPA)算法,本文改进提出了一种功率分配算法。首先,为便于定量分析,提出了频谱效率性能近似界,并在可见光信道下分析了界差;然后,基于可见光信道,当两、三用户时,证明了所提算法频谱效率性能优于对比算法,当三用户以上情形时,数值仿真分析了所提算法保持性能优势;最后,基于近似界及一定条件,推导了所提算法性能可达极值的条件性质,给出了光源布局下性能优势的必要条件。理论分析给出了单小区NOMA-VLC频谱效率性能的半功率角极值特点,解析了所提算法的性能程度。仿真表明,近似界较好地贴近原有界数值现象,验证了多用户情形,所提算法较对比算法取得性能增益,验证了若干光源布局参数的解析条件性质。3.基于交叠区约束的NOMA-VLC功率分配研究。在多小区存在交叠区邻道干扰情形下,基于前人方案的交叠区约束假设,本文进一步作了NOMA-VLC频谱效率性能解析工作。首先,基于中心区域和交叠边缘区域,改进提出了频谱效率性能近似界,并在可见光信道下分析了界差;然后,分析了近似界成立的光源布局参数条件,近似推导了紧致充分条件和松弛必要条件;最后,基于近似界及一定条件,近似推导了功率分配算法及其条件性质,分析了光源布局中覆盖半径与功率分配的影响。理论分析给出了近似界差与光源布局参数的解析关系、近似解析了功率分配的频谱效率性能程度;仿真验证了紧致充分条件和松弛必要条件的光源布局性质和NOMA-VLC性能特点,所提算法接近数值优化结果,探索了光源布局参数与近似界间关系规律。4.基于QoS约束的NOMA-VLC功率分配研究。在用户间同信道干扰和交叠区邻道干扰情形下,研究了用户期望速率和实际资源分配之间的关系,重点研究了QoS(Quality of Service)约束,包括QoS动态优先级和最大化最小可达速率约束。针对QoS动态优先级保障,首先鉴于优先级的逻辑解析表达困难,引入了模糊逻辑算法;然后,选取信道增益、中断概率、QoS需求速率等特征,推导了NOMA-VLC中断概率密度分布,设计了面向QoS优先级需求的功率分配算法;最后,仿真验证了对比算法不能有效满足用户的QoS动态需求,反映了所提算法对于对比算法,牺牲一定频谱效率性能下,具有较优的QoS满意度和公平性。针对最大化最小可达速率约束,首先,将Rate-Splitting Multiple Access(RSMA)框架引入到多小区可见光中,建立RSMA-VLC信号模型;其次,对于预编码和功率约束,施加可见光信道特点,并优化公共信息的最大化最小可达速率;最后,仿真表明RSMA-VLC较对比算法,取得更优的频谱效率性能,初步反映了RSMA-VLC比功率域NOMA-VLC更具有灵活管理用户间和小区间干扰的特点。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贵州省19个气象站近36年(1980-2015年)春季的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平均相对湿度和平均日照时数及平均相对风速等数据,首先采用聚类分析法将该地区进行地貌类型分区处理,即根据地貌切割程度,在各气象站区域内确定其地貌类型并进行数字化,然后再按气象区域各地貌类型的百分比,借助SPSS软件经过Q型统聚类分析将整个贵州省分为四个地貌类型区(深切割岩溶区、浅切割岩溶区、深切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包括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家居以及智慧医疗等应用领域;其根基在于对城市方方面面的“透彻感知”。基于物联网中的传感器从环境和人类活动中获取海量的数据,成为支撑智慧城市应用的基石。但在城市环境下大规模地部署物联网硬件及软件设备,面临着高昂的部署以及维护成本。参与式感知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基于不同类型的智能移动终端与相应的应用程序结合,对城市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个体状
重力场探测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重力场测量呈现了从地面、海洋、航空到太空的多手段、多类型和多层次的信息获取模式。利用航空重力测量确定地球重力场可归结为求解一类特殊的物理大地测量边值问题。为此,本文围绕航空重力边值问题、扰动重力数据融合处理与应用、重力场调和分析和超高阶重力场模型构建等开展了相关研究和探索,主要工作与创新点有:1.针对豪汀积分中央区奇异性问题提出了一种豪汀积分中央区改正方法,研究
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国防建设的需要,加快了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的进程。地理信息数据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应用层次不断深入,各领域各行业对于现势性好、语义一致的地理信息数据集的需求十分迫切。与此同时,由于应用需求不同,地理信息数据相关生产部门工作相对独立,多源矢量数据语义不一致性问题开始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地理信息的共享与使用。消除多源矢量数据的语义异质性既是建立统一地理信息数据集时面临的主要任务,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家实力得到了迅速增强,但相比于硬实力的快速提升,自身的软实力水平仍然不高。作为国家软实力重要标志的国家形象在国际竞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成为谋求和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阿富汗是“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之一,其他国家提出的不同版本的“丝绸之路”计划对阿富汗也有着不小的吸引力和诱惑力。“一带一路”的互惠互通不能只依靠援助经济发展、投资建设基础设施,还需要获得阿富
随着商品、新闻、社交等商业平台快速普及与发展,其数据信息呈爆炸式增长趋势,互联网用户面临着严重的信息过载问题。作为一种应对信息过载问题的有力工具,推荐系统根据用户的历史行为和属性信息,预测用户对给定项目的偏好,以便更准确地掌握用户需求,向用户推荐其感兴趣的项目,提升商业平台的经济效益。目前,针对推荐系统的研究聚焦于如何利用商业平台内的大量辅助数据,提升推荐系统性能。针对现有推荐系统存在的用户、项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成了便捷通信的主要媒介。通信双方通过各种媒体以安全有效的方式访问网络,其中信息隐写术和数字水印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常用手段。实现大容量信息隐藏,对于信息安全传输和知识产权保护,有着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应用价值。数字图像作为常用的媒体,二十多年来,在数字图像信息隐藏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前沿的研究成果,但是,多样式的秘密信息研究,以及大容量和高品质之间的矛盾有待进一步解决。为了
域间路由系统是互联网的核心基础设施,由BGP协议的信任缺陷带来的域间路由可信性问题为互联网的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带来了诸多隐患,导致前缀劫持、路径篡改、路由泄露等安全事件频发。然而,在具有非对称的自治结构、错综复杂的商业关系、自由制定的路由策略的域间路由系统中建立信任与协同验证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现有基于公钥基础设施的可信域间路由解决方案普遍存在管理集中、信任垄断的潜在风险。运用区块链解决域间路
异构网络更加开放的网络架构、包含的节点类型和数目更多,为窃听者进行窃听提供了便利条件,加剧了私密信息泄露的风险。近年来出现的物理层安全(Physical layer security,PLS)技术利用无线信道的物理特性解决通信安全问题,为保障异构网络安全带来了新思路。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CSI)质量及抗干扰性能的优劣对于物理层安全方案的鲁棒性与安全性有
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系统设计需要同时兼顾通信性能和照明质量两方面的指标。考虑到这两个指标,多色(Multi-Color,MC)LED在可调色温、实现更高传输速率两方面具有优势。考虑MC LED作为系统光源,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点对点通信场景,缺少多用户(Muliti-User,MU)通信场景下的传输技术研究。针对MC-MU VLC系统,需要兼顾多色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