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飞虱唾液基因S5和S7的突变体构建及功能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gaoa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是我国乃至亚洲水稻产区上的重要农业害虫。褐飞虱主要通过刺吸、产卵、传播病原物等多种方式为害水稻,作为刺吸式口器昆虫,褐飞虱的唾液在取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褐飞虱唾液可分为胶状唾液和水状唾液,胶状唾液与唾液鞘形成有关,可帮助口针穿刺;水状唾液含有果胶酶、纤维素酶、氧化还原酶等多种活性成分,有助于褐飞虱消化、获取营养物质。实验室前期共鉴定得到了218个褐飞虱唾液蛋白基因,其中唾液特异表达蛋白19个,包括功能未知的Salivap-5(S5)和Salivap-7(S7)基因。本文利用遗传操作手段对S5和S7进行了初步分析,获得主要结果如下:(1)构建了S5和S7纯合突变的褐飞虱。克隆得到了S5和S7的基因编码框(ORF)序列,长度分别是600 bp和354 bp。利用CRISPR/Cas9技术删除S5的ORF中5个碱基,同时随机插入了4个碱基,导致编码蛋白失活。经几轮杂交和自交,获得S5T2-/-纯合突变体。同理,利用CRISPR/Cas9进行S7基因的基因编辑,删除S7的ORF中的29个碱基,构建得到了纯合突变体S7T1-/-。(2)对S5T2-/-和S7T1-/-突变体的生命特征进行分析发现,S5或S7基因敲除导致卵期、1龄、2龄、3龄若虫发育历期均延长1天左右,其中S7T1-/-5龄若虫发育延长约1天,但并不影响4龄龄期。S5T2-/-突变体的雌虫体重降低约10%,雄虫无明显差异,S7T1-/-突变体的雌虫和短翅型雄虫体重降低12-21%,长翅型雄虫无明显差异,成虫寿命缩短25-32%。S5T2-/-和S7T1-/-突变体的卵巢发育迟缓,导致产卵量均下降50%以上,并且卵的孵化率下降了约35%。本论文报道了褐飞虱唾液基因敲除实验及结果,发现了唾液蛋白S5和S7的功能,有助于从分子水平探究褐飞虱的致害性机制,研究结果对褐飞虱的防治具有重要理论价值。
其他文献
烟粉虱(Bemisia tabaci)广泛分布于我国境内,是多种重要植物病毒的传播介体,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目前,我国境内对烟粉虱的防控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手段,综合防控措施的发展仍不够成熟。随着化学杀虫剂的大量使用,烟粉虱已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性。蜘蛛等捕食者的毒液中,神经毒性多肽(神经毒肽)种类丰富且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利用毒液中昆虫特异性的神经毒肽防控害虫,既可有效延缓抗性的产生,也能减少
[db:内容简介]
提升昆虫基因组质量,有利于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昆虫基因组资源,为昆虫基因组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当前昆虫基因组学研究存在发展不平衡、拼接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截至2020年12月,在NCBI(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数据库)中提交的625个昆虫基因组中,仅有82个基因组组装到染色体水平,其余仅为Scaffold或Contig水平,高质量基因组数据的缺乏给数据深度挖掘和有效利用带来挑战
粉蚧类昆虫是属于半翅目Hemiptera、粉蚧科Pseudococcidae的植食性昆虫,其中有部分种在我国是重要的检疫性物种。由于粉蚧类昆虫具有形态学特征相似、种间亲缘关系复杂加之截获标本破损以及口岸鉴定能力参差不齐等难题,使其鉴定难度极大。因此,开发基于分子生物学的鉴定方法至关重要。本研究重点关注截获数量大,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及经济效益有重大影响的6属9种检疫性粉蚧,使用二代测序技术,对其中5
植物在适应外界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复杂精密的免疫系统以抵御病原微生物和害虫等的的侵染,其中植物的内源激素水杨酸(Salicylic Acid)与茉莉酸(Jasmonate Acid)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通过诱导信号转导激活植物的广谱防御能力。核因子Y(Nuclear Factor Y)分为NF-YA、NF-YB及NF-YC三种亚基,在高等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拟南芥中NF-YB2与NF-YB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是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属鳞翅目(Lepidoptera)麦蛾科(Gelechiidae),是世界马铃薯产业的主要害虫,主要以幼虫取食叶片和钻蛀块茎危害,对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造成影响。由于其幼虫的潜叶和钻蛀特性,传统化学防治的效果有限,且容易产生抗药性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对马铃薯的抗虫机制展开研究,
斯里兰卡木薯花叶病毒(Sri Lankan cassava mosaic virus,SLCMV)属双生病毒科(Geminiviridae)菜豆金黄花叶病毒属(Begomovirus),是一种双组份的单链环状DNA病毒,由烟粉虱(Bemisia tabaci)特异性传播。由SLCMV引起的木薯花叶病(cassava mosaic disease,CMD)是全球范围内对木薯产量影响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
寄生蜂种类众多,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寄生性天敌昆虫,寄生蜂是许多害虫重要的种群制约因子,在农业害虫防治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寄生蜂与其寄主在自然界中长期共存,共同进化,寄生蜂利用寄生因子克服寄主免疫,调节寄主生长发育及营养代谢,保证后代成功发育;寄主则利用自身免疫系统,及时发现异物并将其清除。寄生蜂与寄主互作关系的研究有利于深入理解背后的分子机制,为基因改良、杀虫蛋白筛选及开发提供潜在的
天然除虫菊素是一种植物源杀虫剂,与其人工类似物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一样,都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拟除虫菊酯杀虫剂长期使用不仅污染环境并且导致很多昆虫产生抗药性,因此使用天然除虫菊素是更有潜力更环保的害虫防治手段。天然除虫菊素对蚊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不仅对蚊虫具有杀灭活性,还具有驱避作用。但是目前关于天然除虫菊素的活性研究大多聚焦于击倒活性和触杀活性,其驱避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本文结合驱避行为实验以及昆
由禾谷镰刀菌复合种(Fusarium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FGSC)引起的小麦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是小麦上一种重要的真菌病害,病害流行年份能够引起严重的产量损失,而且病菌产生的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 DON)等真菌毒素对人畜健康构成威胁,因此,我国已将该病害列入一类农作物病虫害。化学防治是赤霉病防控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