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对高中新课程实施面临的挑战、推动高中课程与高考改革做好衔接,我国教育部于2018年初正式颁布高中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拉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帷幕。相比《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在:凝练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更新教学内容、新制学业质量标准、加强指导性等几个方面。其中,化学核心素养是化学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可以说化学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本次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的一大闪光点。因此,基于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当重要角色的教科书是否落实了化学核心素养、落实到什么程度?教学内容有何增减、编排方式有何变化?课后习题有什么特点、是否体现了学业要求?显然这些是所有学生、教师、学校以及教科书选用部门都非常关心的问题。由此,为保证教科书切实落实课程改革的理念,新版教科书与新课程标准是否保持良好的一致性必然成为我们在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关注点,对教科书与课程标准吻合程度的检验也一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研究采用SEC一致性分析模式、Kappa一致性检验和韦伯一致性分析模式三种研究范式,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一教科书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教科书与课程标准在核心素养、知识内容、课后习题的一致性上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除课后习题的知识分布平衡性稍弱外,教科书与课程标准在上述三个方面都保持了良好的一致性。论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绪论:简单介绍教科书与课程标准一致性研究的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提出研究问题;二、理论基础:包括界定核心概念、选择合适的研究工具以及研究方法;三、对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开展研究:首先采用SEC一致性分析模式研究教科书在核心素养的落实上是否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性;然后通过Kappa一致性检验研究教科书知识内容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最后借鉴Webb一致性分析范式分析教科书课后习题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四、结论与讨论:分析研究结果得出研究结论,并依据结论给出相关建议、反思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展望。本研究的创新点:第一,采用多种分析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对教科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进行评价。评价工具丰富,评价角度多样,评价结果可靠。第二,基于核心素养的角度,评价教科书对核心素养落实的程度。凝练核心素养是新版课程标准的最大亮点,教科书是否有效落实核心素养理念,是教科书评价必须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