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中生人权意识的培育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zhiqiang9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权意识是居于个人主体意识觉醒的基础上对权利与义务辩证统一关系的一种认识,即包括对人权的认知、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相统一的用于处理现代社会关系的三位一体的意识。高中生要树立人权意识是其健康成长为合格公民的客观需要,是尊重和保障人权,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公民社会、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目前国外及我国港台地区对人权意识的培育均有一定的研究,并且在学校教育中进行了推广。与之相比,我国大陆现阶段在这方面的差距较大。至于目前高中阶段关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教育还停留在理论上,谈不上是完全意义上的人权意识培育。本研究认为,整体上,关于高中生人权意识培育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认为,人权意识的缺乏,是导致我国高中教育中被异化和扭曲的现象频繁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了解高中生人权意识的现状,本研究采用学生开放式调查问卷的方法,借鉴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编制高中生人权意识的预测问卷,根据测量学标准剔除部分项目之后形成了正式的“高中生人权意识现状调查问卷”作为测量工具,以广西城乡部分高中为例,在一定程度上探讨了我国高中生人权意识缺失的原因,认为我国高中生人权意识的缺失主要在于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原因。同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培育高中生人权意识的主要对策:一是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创设有利于高中生人权意识培育的社会环境;二是促成学校推行高中阶段的人权教育,包括开展人权常识教育、推广生命教育、拓展维权教育、实行尊重教育以及强化责任教育等方面的内容;三是争取家庭的配合,夯实培育高中生人权意识的地基。
其他文献
韦伯的官僚等级制设计具有非人格化的特征,在对传统官僚等级制的批判中提出的这种非人格化特征既有历史的进步意义,同时在实践中又存在着偏差.本文在肯定其历史进步意义的同
<正>李方桂的邪母上古音复声母构拟是其上古音声母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之一。以往的邪母音多被构拟为单声母,例如高本汉(1972)的
高考是个永恒的话题。研究基础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及矛盾的论著和文章极为丰富,但极少是以区域性高考史料作为实践支撑点的,而且尚无区域性高考史的专题论著和论文。建国初十七
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科学腾飞,知识爆炸,如果我们仍采用20世纪初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把现代人所需要的知识高效地传授给学生,我们遇到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落后的教育手段的矛盾,这
当今及未来社会,就语言能力来说,不仅需要人们具有“一目十行”的阅读能力和“下笔千言”的写作能力,也需要人们具有“一听就懂”和“出口成章”的听说能力。用发展的眼光看,后两
在植物的生长中,无法避免会出现一些病害虫害,从而影响到植物的成活率及健康成长。本文就园林植物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的运用展开了简要的探讨。
报道了第二菊酸及其2(3)-氟-4-甲氧甲基苄酯和2(3)-氟-4-甲基苄酯的合成,生物活性测试的结果表明这两种新化合物对淡色库蚊四龄孑孓显示出较高的杀虫活性.
以某高层建筑地下室模板工程施工为例,介绍了墙体模板、柱模板及梁板模板的施工关键技术,阐述了模板拆除的基本要求,总结了模板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为类似工程
顺应国际化学课程改革的潮流,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标志着新一轮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它从课程观、教师观、学生观、活动观、实践观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在教育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成为必然的趋势。本文根据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的理念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