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和跨境区域多边竞争合作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中国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更加复杂,不但要预防多边合作的边缘化冲击和风险,还要在与其他国家或地区深化合作中寻找发展的机会。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主要发展条件之一就是东盟国家与我国具有成效显著的经贸合作历史和源远流长的人文交流关联,可以作为我国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及新时期深化对外开放等一系列战略的试验田。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对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合作带来重大影响,也给世界经济格局带来新的变化,由于金融危机中中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对周边国家包括东盟各国的经济援助,才使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经济发展和经贸联系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除此之外,国际经济金融理论认为具有相似经济、贸易结构的区域通过建立最优货币区开展货币合作是推动经济、货币一体化,实现地区经济、汇率和金融稳定的有效措施,据此能否得出中国-东盟适合建立最优货币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和金融危机的爆发又会对中国-东盟进行货币合作的可能性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文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对最优货币区各项标准的理论和文献的梳理,整理出一套比较完整的理论评判指标体系,包括传统的最优货币区理论、最优货币区理论的成本与收益分析和OCA指数法。再利用中国与东盟九国(除缅甸)1995-2013年的宏观经济指标年度数据来设置会影响国家间货币合作成本的综合指标体系,并进行回归检验,得出影响双边货币合作综合成本的主要因素,再利用2004-2006、2007-2009、2009-2011、2011-2013年期间的各项指标体系的样本值,代入OCA指数模型中得出的结果即为2005年、2008年、2010年、2012年的OCA指数值,根据这四个年份的OCA指数值分析中国-东盟双边货币合作的综合成本的变化。以此判断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成立是否对双边货币合作成本产生影响,并对可以进行货币合作的伙伴或区域进行区分和划定。论文最后的结果也表明,尽管中国与东盟各国间的贸易往来由来已久,双边货币合作成本一直较低,但是金融危机的发生还是会使双边货币合作的综合成本上升,这与世界经济这个大背景下的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发展状况是分不开的;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对双边经济、贸易、人员往来等具有促进作用,使双边货币合作的综合成本出现下降的趋势。针对这些结论,可以得出中国-东盟地区双边货币合作的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主导型货币区域化、单一货币联盟合作模式和多重货币联盟合作模式;人民币国际化在中国-东盟推行的路径选择为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并积极为人民币能成为中国-东盟地区货币联盟的主导货币提出一些可行性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