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新的教育改革与课程标准的推进,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成为现阶段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面对农村地区的乡土课程资源被忽视和浪费,导致生物学教学中可利用的课程资源较为匮乏,如何开发农村地区的乡土课程资源,再将之结合于初中生物学教材实践到教学活动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一直是一线生物教师所考虑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以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D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的教育改革与课程标准的推进,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应用成为现阶段教育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面对农村地区的乡土课程资源被忽视和浪费,导致生物学教学中可利用的课程资源较为匮乏,如何开发农村地区的乡土课程资源,再将之结合于初中生物学教材实践到教学活动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一直是一线生物教师所考虑的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以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D中学作为研究区域,调查了兴安盟科右中旗范围内的蒙古语授课中学的20名任教生物学的一线教师及科右中旗D中学初一年级200名学生对乡土课程资源的理解程度、态度和开发利用等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初中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做了较详细的分析,从中选出适合的教学内容作为实践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素材,在实际教学的不同的教学环节中,设计教学案例,进行实践。最后对教学实践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当地初中生物教师对使用乡土课程资源的态度非常积极,但实际教学中应用频率不高,有40%的教师几乎没有在教学过程中应用过乡土课程资源。应用形式也较为单一,75%的教师都使用课堂导入和课堂穿插的形式应用,以课后作业形式应用的教师仅有10%;教师对乡土课程资源的理解程度低,仅10%的教师非常理解乡土课程资源的概念。当地初中生对生物课的态度比较乐观,74%的学生喜欢或非常喜欢上生物课,但对本地生物资源概况了解不深,非常了解的学生仅有12%;对参加生物学习活动的兴致较高,90%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生物学习活动;学生对乡土课程资源在学习生物学知识方面的效果也极为肯定,89%的学生认为应用乡土课程资源对学习生物学知识非常有帮助或有帮助。将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材中的3个单元10章13节的教学内容与当地栽培植物或者野生植物资源进行整合,并从课堂导入、课堂穿插、复习巩固新知和课外实践活动等4个方面共设计了7个教学案例,分别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种子植物》《生物的特征》《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和《开花和结果》等相关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后,非常喜欢生物课的学生人数增加了38.5%;非常喜欢参加生物学习活动的学生人数增加了21%;非常了解本地生物资源概况的学生人数增加了9.5%,了解一部分的学生增加了7.5%;认为乡土资源对学习生物学知识非常有帮助的学生增加了9%。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合理应用乡土课程资源,不仅能提高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提高学生生物学学习活动的参与度,促进生物学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厚植家国情怀,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让他们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本项研究成果可为科右中旗地区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开发与应用乡土课程资源提供一定的参考。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明确指出,高中生物学教学既要让学生获得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了解探究的过程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分子与细胞》、《遗传与变异》、《稳态与环境》三个模块是高中生物学的核心内容,核心概念众多,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高效内化知识。概念模型构建过程可以将生物学概念以及抽象的生命活动规律或科学原理图示化、外显化和系统化,凸显概念间联系,帮助学生深刻理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拥有“计算思维”已成为智能化时代人才的重要能力之一,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也将“计算思维”列为核心素养之一而备受关注。开源硬件作为信息技术课程中人工智能的基础课程,目前在许多的中学已开设,但教学中多以模仿为主,并没有关注学生计算思维的提升。初中阶段是“筑基础、打地基”的阶段,是发展学生计算思维的关键阶段,更多的应该是强调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借助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
2021年教育部颁布了《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革命传统作品阅读教学愈发受到重视,该类作品阅读教学旨在语言学习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回溯革命历史和事件、感知英雄人物事迹,镌刻革命记忆、传承革命精神,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本文以H中学为例,对中国革命传统作品阅读教学情况展开研究,关注教学现状、发现问题并寻找原因,提出改进策略。本文由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引言部分从国家宏观政策要求出发重点论述研
视障者作为数字弱势群体虽受益于数字媒介,却也面临了多重复杂的不平等。本文主要关注视障群体在数字媒介使用及融入过程中,其数字媒介可及性、感知媒介歧视与数字媒介使用态度之间的关系,以刺激—机体—反应(SOR)理论为框架,构建三者之间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视障者数字媒介可及性较高,但服务可及性及技术可及性仍需加强。媒介可及性正向促进视障者数字媒介使用态度,自尊与主观社会支持在其中起中介作用。本文认为技术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新增的“活动·探究”单元,以其实践性强、任务导向性强的特点引起了教育者的普遍重视。学历案理论也因其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学习活动的目标性等特点,在教育界被大力研究和推广。两者在目的、方法上有颇多不谋而合之处,因此,本文借鉴学历案理论,对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活动·探究”单元——进行了学历案教学设计,并通过课堂实践对“活动·探究”单元的教学进行了探讨。首先,辨析“活动·探
随着语文教材改革如火如荼的展开,2020年中考是第一次全国多数省份统一书籍背景下实行的大规模教育考试,具有跨时代的意义。这无疑给中考语文试卷的科学性、严谨性带来了更多的挑战,而探索其特征就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本研究正是根据教育测量理论,并借鉴PISA阅读核心素养的相关理论,运用统计、比较、分析的方法,选取2020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总计150份作为研究对象,对中考语文文言文试题的内容、形式
2019版部编版普通高中语文教材的普及使课例比较研究在众多课程研究中越来越受到关注。与此同时,许多一线语文教师之间也在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力图进入高效的高中小说教学课堂。本论文选择鲁迅的《祝福》这篇短篇小说,以李镇西、黄姝、刘爱红三位老师的课堂实录为例,主要运用归纳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进行分析和理解,努力发挥课例比较研究的积极作用,希望能为改进小说教学提供良好的研究依据,便于一线语文教师更好地实施教
传统印象中严肃、刻板的外交发言人形象在当前国内媒介传播环境中展现出强烈的反差感,更加灵活和“接地气”的外交话术在互联网的传播中吸引了无数国内网民的关注。随着外交辞令中精彩表达广为媒体传播,外交发言人以出色的实力表现被网友称为“外交天团”,有理有力的外交发言燃起了国内公众的集体意识,增强了民族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新媒体的互动性拉近了外交部发言人与网民之间的距离,体现了发言人与国内公众之间的双向亲切感,
名师的课堂提问,集中体现了他们的教育理念,是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之一,值得我们深入其中细细研究。本论文以于漪、钱梦龙、宁鸿彬、余映潮、黄厚江、李卫东、肖培东、王君八位不同时期的语文名师为代表,将他们的阅读教学的课堂实录作为切入点,使用案例分析法、观察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研究他们的课堂提问行为,旨在归纳出名师们在阅读课堂上共同使用的提问方法与技巧,给予广大教师教学带来的启示,既在观念理念上拉进与名师的
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什么是全面深化改革、怎样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如何保障全面深化改革四个基本问题。这些论述回答了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回答了什么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问题,强调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