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对大鼠移植小肠的影响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yangq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热缺血再灌注对小肠移植物的影响及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小肠粘膜损伤、修复与再生的机制和规律,探讨小肠移植物获取过程中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参与因素及其意义。 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近交系大鼠异位小肠移植热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按热缺血时间的不同分为5组,即W0(热缺血0分钟)组、W15(热缺血15分钟)组、W30(热缺血30分钟)组、W60(热缺血60分钟)组、W120(热缺血120分钟)组,每组6只大鼠,分别于移植术后第1天、3天、7天自髂外静脉取血,测定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含量;同期自造瘘口获取移植小肠标本,常规组织学检查,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RT-PCR技术测定小肠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转录水平;观察受体大鼠及移植物的生存率。 结果:1.在移植术后第1天随着热缺血时间的延长,再灌注后小肠粘膜组织学评分有逐渐增高的趋势。2.在移植术后第7天,各热缺血组小肠粘膜组织形态恢复不良,但组织学评分趋于一致,热缺血组间在术后第1天的差异消失,与非热缺血组之间的差异变得更加显著。3.在移植术后第1天,随着热缺血时间的延长,ET-1、NO、MDA、ICAM-1有增高趋势,而SOD、NO/ET-1则有降低趋势;这种差异在移植术后第3天消失。4.ET-1/NO与Chiu小肠粘膜组织学评分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结论:1.15分钟~120分钟范围内,随着热缺血时间的延长,对大鼠移植小肠再灌注后肠粘膜的损伤逐渐加重,但热缺血时间对移植后小肠粘膜修复与再生无明显影响;2.在上述时间段内,移植小肠的肠粘膜形态明显修复天津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在移植术后第3天出现,但至第7天尚未达到完全修复;3 .ET一1、NO、SOD、MDA、IcAM一1参与了热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早期变化;4.移植术后早期NO尼T一1可能是一种有效的监测机体内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的预警指标。
其他文献
背景:术后腹膜粘连是引起粘连性肠梗阻的主要原因。据研究,美蓝具有明显的抗腹膜粘连的作用,但在腹腔内存在各种复杂情况时使用美蓝的安全性尚无有关的报道与研究。实验方法:将40
在过去的一百多年里,人们对腹股沟疝主要研究的方向是如何把手术做好,如何降低术后复发率,忽略了术后慢性疼痛的存在及危害。直至20世纪80年代,疝修补术后复发率得到有效控制
国际寿险业在资本市场上尝试进行长寿风险证券化的同时,学术界也不断在探索长寿风险资本市场的创新性解决方案,并已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本文阐述了关于连续型和触发型长寿
目的:我们以往的实验研究表明,痂下水肿液(Subeschar tissue fluid,STF)中内毒素(LPS)、IL-1、IL-6、IL-8、TNFα等炎症介质的浓度较同期血清高,并可诱导发生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
海藻酸钠因其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目前已成为十分理想的制备缓释和控释制剂的天然高分子材料,海藻酸钠载药微球作为新型缓控释制剂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现综
一、中文摘要 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疼痛可能引起机体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发生一系列改变,从而进一步影响到心肌缺血性疾病的病理转归。探讨介导心绞痛的神经通路、神经递质
目的 观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手术前后HCY、CRP、铜离子、铜兰蛋白、铁离子、叶酸和维生素B12的变化,探讨引起术后早期血浆HCY升高的原因,证实术后铜离子升高与血浆HCY
[目的/意义]从安全信息处理与事件链原理出发开展系统安全行为模型研究,对明晰安全信息与安全行为之间的互为关系及促进系统行为安全管理研究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