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南京民间饮食文化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饮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但是对于饮食文化的记载典籍却相对较少。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以南京为中心的南直隶地区是研究明代饮食文化较有代表性的地区之一。明代初期百废待兴,民间饮食也比较质朴,随着经济的发展,在食物原料、贮藏方式、主流菜式、小吃零食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饮食文化的繁荣发展也从侧面反映出明代社会的富庶。到了明中后期,民间饮食文化稳定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几个新气象:一是诸如玉米、马铃薯、胡椒等新作物的传入,为中华美食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餐饮业也开始兴起;三是食风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由尚俭到逐奢和由果腹到养生。这三个变化都是基于物质文明的极大繁荣,体现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细化到南京的民间饮食,也充分反映了上述情况。明代民间饮食之所以呈现出如此繁盛的景况,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社会的商业化色彩越来越浓,物质的丰富为人们的花样饮食提供了先决条件;政治上留都地位的确立,从客观上为饮食文化含义的丰富提供了人才保障。正是因为有了这两个条件,才促使一部分士大夫的眼光下移,更多地关注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还有一部分则更多追求享乐纵欲,追求放纵自我,从而带动这种风气在整个社会蔓延开来。
其他文献
为了探讨城市老年人(≥60周岁)幸福感影响因素及其与感恩的关系,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感量表和感恩量表调查了来自山西、山东、陕西等地共284位城市老年人。结果显示:月收入10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总量增长了几十倍,但社会建设的发展则相对滞后。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
目的改进栀子药材中栀子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比较了2005年版《中国药典》方法和改进方法。用HPLC法测定栀子苷含量,流动相为乙腈-水(15∶85),检测波长为238nm。结果采用50
高校社团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在校大学生的自身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社团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以太原工业学院为
马克思主义"真正的共同体"思想是中拉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论来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中拉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背景。在此基础上,结合中拉关系实际,中拉命运共同体构想被提
依照民法学原理和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学校和未成年学生之间是一种教育关系.不构成监护关系;学校对学生负有教育、管理和保护的职责,而非监护责任。在侵权责任法颁布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