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境障碍儿童康复中心室内设计研究

来源 :吉林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stoudemire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的调查数据,我国患精神障碍疾病的儿童人数共640万,其中心境障碍儿童群体占精神障碍儿童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同时中国心境障碍儿童数量巨大,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名。患病儿童数目如此之大,令人十分担忧。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现代医学水平的提升,心境障碍儿童在社会上得到了更广泛的重视,为心境障碍儿童服务的医疗机构,如儿童康复中心、儿童保健中心等进行深入的探索与研究,本文以儿童康复中心为例,对其室内设计展开分析与探究。本文围绕心境障碍儿童康复中心室内空间进行分析研究。基于医学、心理学和艺术设计学等理论,从心境障碍儿童的行为特征和心理需求分析,以提高患儿的行为认知能力为目的。从心境障碍儿童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器官分析,以提升患儿空间环境品质为手段。分析和研究儿童康复中心室内空间环境,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儿童康复中心的室内设计之路,为患儿提供童趣化、人性化的康复治疗环境。根据患儿需求和儿童医疗体系缺乏的现状,通过对搜集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所获的资料进行认真研究,运用跨学科综合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医学、心理学和艺术设计学等相关理论以及国内外优秀设计案例,经过全面分析,重点研究儿童康复中心在室内医疗空间中的设计策略。在内容上,本文首先提出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其次阐述了医学康复疗法的空间关系对患儿医疗空间环境的需求。再次论述了心理学治疗的室内设计对满足受众人群医疗空间的需求。通过探索患儿对儿童康复中心室内空间环境的需求,最后分析出心境障碍儿童康复中心的室内设计原则、设计策略和空间设计疗法中的艺术治疗,即本文的核心。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社会更多人士能够关注心境障碍儿童,运用艺术疗法去治疗、救助这些弱势群体,并且能够提出符合心境障碍儿童需求的室内医疗空间的指导方法和为研究医疗建筑的工作者带来新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当了几年副校长,突然要到另一所学校去任正职,心里既高兴又惶恐,高兴的原因自不必说,惶恐则是感到责任的重大,不知如何以正校长的角色开展工作。一个学年下来,学校在学生、家长、社会各界中满意度大幅提高,学校和个人的名字还时常在市级报刊公布的先进行列里出现,本人在教职员工中的影响力也日益增加,自然就有了一份自信。回想所思、所为,主要得益于以下一二三……    一、树立良好形象,以最佳的第一印象走进教职工心
早在上师范学校的时候,我们就从书本上学习了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学校实施民主管理,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教职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建设的基本形式;同时又是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有力保障。  可是笔者参加工作已经有十余年,从未看到或参加过任何形式的教代会。在刚工作的几年,也间或听老教师们谈起教代会,但最近几年,特别是学校实施教职工聘任制以来,教代会形同虚设,教师不再关心、参与学校的事务
2016年6月中旬以来,湖北、湖南两省多地普降大雨,造成部分城市出现洪涝灾害。灾情出现后,部分驻地部队接上级命令,就近参加了当地的抗洪抢险工作。根据总部相关指示,广州军区
和温润之校长共事两年,由于彼此志趣相近,无形中建立了一种比较亲近的关系。也因此,当上级考虑要我接替他的位置时,他特地找我做了一次推心置腹的交谈。临走时,还再三告诫:学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