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披露研究——以C公司为例

来源 :山东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ius07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部控制产生的最初目的是内部牵制,到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内部控制。21世纪初,美国资本市场上出现了安然、世通一系列上市公司财务欺诈丑闻。这些上市公司的违法行为,不仅严重打击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也暴露了美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的问题。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重塑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各国纷纷出台了监管措施来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制定和实施。借鉴美国的经验和教训,我国也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不断完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从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到2014年有关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21号文,表明我国的内部控制建设正逐渐达到一个科学、规范的状态,同时也彰显出我国非常重视内部控制的发展。内部控制缺陷作为反映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的非常信息,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它能够呈现出公司内部控制实施和公司治理运行的效率,另一方面它能够影响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价值的判断,进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此外,研究表明,内控缺陷的披露和整改可以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因此,亟需通过对内控缺陷信息披露的研究,达到规范上市公司披露行为、增加内控缺陷信息实用性的效果。  本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内控缺陷方面的文献进行梳理、论述,对内部控制、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等相关概念有进一步的理解,同时把握目前对于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主流观点,从而确定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框架,以及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在有效市场假说、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现状从理论的角度找到研究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必要性,为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的必要性提供理论支持。其次,本文以2013年沪深两市2312家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为研究对象,运用描述性分析、图表分析等方法从内部控制缺陷信息认定标准、缺陷内容、内部控制缺陷程度及整改措施等多个维度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内控缺陷的披露现状及问题,分别从政府、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角度,提出针对改善内部控制缺陷的披露状况的政策和建议。最后,通过对内部控制缺陷披露存在问题的C公司进行具体的案例分析,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从内控缺陷内容、内控缺陷认定标准和整改措施方面分析 C公司内控缺陷披露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总而言之,本文的研究旨在探究内部控制缺陷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问题,以期确定合理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披露方式,建立一个高质量的内部控制缺陷披露体系。  本文的创新之处其一在于将对内部控制的研究缩小到内控缺陷信息披露的范围,增强上市公司对内控缺陷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提高披露内部控制信息的积极性。其二,通过对2013年度内控自评报告中的有关内控缺陷信息最新披露情况的分析,能够及时地让读者了解目前我国内控缺陷披露的实际情况,并用典型的上市公司作为案例,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全国大部分城市水体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据统计,截止到2003年底,全国污水处理率仅为42.2%,大部分生
完善的内部监督制度是提升公司治理能力的关键,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力是降低或规避内部控制缺陷的保障。公司决策层通过改进已经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提高公司决策效率与决策水平,进
期刊
本人于2013年8月至12月参与了山东省政府研究室委托的“山东省科技创新资源使用效率优化”的横向课题,本文即是在该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知识经济社会背景下,我国面临
本文试图运用管理学知识,从几个方面论述北京兆信互动电信科技有限公司(兆信互动)的企业发展战略。兆信互动成立的目的是涉足电信增值领域,向广大企业和个人用户提供服务,电信增
产业结构调整是当前辽宁省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和谋取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内容。在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相应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化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可
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对企业日常事务运作其着重要的作用,对企业进行战略管理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的决策者们在制定企业发展的宏观战略时,应该将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放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