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池塘养殖产量约占我国水产养殖产量的48%,但传统的池塘养殖模式存在着养殖自身污染严重、病害频发及养殖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而导致周边水域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促进池塘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研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低碳养殖新模式。本研究应用本课题组已创建的池塘生物膜低碳养殖技术,构建了室内工厂化花鳗鲡生物膜低碳养殖新模式、土池台湾泥鳅生物膜低碳养殖新模式、土池南美白对虾草鱼混养生物膜低碳养殖新模式与水泥池花鳗鲡生物膜低碳养殖新模式,并开展示范养殖,研究结果如下:1、建立室内工厂化花鳗鲡生物膜低碳养殖新模式的应用效果处理组的平均日换水率为2.5%,对照组的平均日换水率为18.75%,平均节水减排达87.5%,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处理组水中的氨氮、硫化物浓度分别极显著低于对照组40%和37.5%(P<0.01);总氮、亚硝酸盐氮和总磷浓度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21%、22.2%和11%(P<0.05);处理组与对照组的p H、水温、溶解氧、硝酸盐、活性磷酸盐和COD无显著差异(P>0.05)。处理组异养菌数极显著高于对照组73.6%(P<0.01);处理组细菌总数、硝化细菌数显著高于对照组40.2%、33.3%(P<0.05);处理组与对照组弧菌数、反硝化细菌数无显著差异(P>0.05)。生物膜上的细菌总数和异养菌数分别为1.12×106 CFU/g和0.78×106 CFU/g,弧菌数为0。处理组的平均出池规格、单产、生长速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34.17%、19.7%、36.7%(P<0.01);处理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8.86%(P<0.05)。2、土池台湾泥鳅生物膜低碳养殖新模式应用效果处理组日换水率为0.02%,对照组日换水率为0.19%,平均节水达91%,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试验期间处理组与对照组的水温、溶解氧、盐度和COD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处理组的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和氨氮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23.8%、30.7%和31.2%(P<0.05);处理组的总氮、总磷和活性磷酸盐分别极显著低于对照组26.9%、41.3%和61.9%(P<0.01)。处理组的异养菌数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35.3%(P<0.01),并达到了105 CFU/ml;处理组总菌数显著高于对照组17.4%(P<0.05);处理组弧菌数显著低于对照组29.0%(P<0.05)。处理组池塘中生物膜净水栅上的生物膜面积达到了2.98万m2。试验期间,处理组共检出藻类3门13种,其中绿藻门4种,硅藻门3种,蓝藻门4种,对照组检出5门19种。处理组藻类密度和绿藻相对密度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42.7%和37.7%(P<0.05);藻类生物多样性极显著高于对照组43.6%(P<0.01)。处理组优势种藻类为绿藻门栅藻和硅藻门舟形藻;对照组优势藻种为绿藻门栅藻、硅藻门菱形藻和蓝藻门微囊藻。起捕时处理组泥鳅的出池规格和生长速度分别极显著高于对照组22.9%和22.2%(P<0.01);处理组单产显著高于对照组11.0%(P<0.05);处理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17%(P<0.05)。3、土池南美白对虾草鱼生物膜低碳混养新模式应用效果处理组日换水率为0.02%,对照组日换水率为0.19%,平均节水达91%,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处理组的水体p H、溶解氧、总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COD和磷酸盐等排放浓度均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养殖水质良好。其中处理组的总氮、活性磷酸盐和COD指标分别极显著低于对照组39.2%、45.1%和22.8%(P<0.01);处理组的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和硫化物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28.9%、52.2%、21.1%和37.5%(P<0.05)。处理组的细菌总数和异养菌数分别极显著高于对照组21%和40.2%,处理组弧菌数显著低于对照组28.9%。生物膜上的细菌总数和异养菌数分别为4.17×108 CFU/g和1.26×108CFU/g,弧菌数为0。处理组藻类密度、藻类生物多样性和绿藻密度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37.9%、52.9%和94.9%。处理组优势种藻类为绿藻门栅藻和硅藻门舟形藻;对照组优势藻种为绿藻门栅藻、硅藻门菱形藻和蓝藻门微囊藻。处理组的平均虾产量、鱼产量、鱼虾产量、虾起捕规格和虾养殖成活率分别显著高出对照组45.5%、20.5%、36.6%、14.2%和24.8%(P<0.05);处理组的平均饵料系数极显著低于对照组25.2%,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4、水泥池花鳗鲡生物膜低碳养殖新模式应用效果处理组的平均日换水率为10%,对照组的平均日换水率为32.6%,平均节水减排达69.3%,具有显著差异(P<0.05)。处理组亚硝酸盐氮、氨氮和活性磷酸盐指标分别极显著低于对照组60.99%、56.4%和54.1%(P<0.01)。处理组的总氮、总磷和浊度显著低于对照组32.4%、41.12%和57.19%(P<0.05)。而硝酸盐氮、COD、硫化物和总碱度指标在处理组与对照组间都没有显著差异。处理组水体p H指标较对照组明显稳定,处理池溶氧量显著高于对照组。试验期间,处理组水体细菌总数、异养菌数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77.7%、57.2%(P<0.05)。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数量达到109个/g数量级。水体及生物膜上的藻类,其中处理组共镜检出5个门类的浮游藻类共计30种,其中绿藻7种、硅藻9种,而蓝藻的数量只有一种;对比对照组,共检出各种藻类共计27种,其中绿藻5种、硅藻6中、蓝藻5中。处理组藻类密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0.9%(P<0.05),藻类生物多样性和绿藻相对密度分别极显著高于对照组74.1%和52.9%。实验结束时处理组每亩水泥池花鳗鲡产量为280120斤;处理组的平均起捕规格、生长速度分别显著高出对照组43.6%、97.3%,均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处理组的平均饵料系数显著低于对照组11.5%,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综上所述,本研究建立的养殖新模式,示范养殖的结果均获得了显著节水减排、改良水质、提高养殖成活率、降低饵料系数和提高单产的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推广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