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厌氧发酵试验研究

来源 :河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ww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绕我国大力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的重大需求,针对秸秆等木质纤维原料厌氧生物转化遇到的技术障碍,本文选取玉米秸秆为具体研究对象,对如何破除相关技术障碍,从而提高秸秆等木质纤维类原料厌氧生物转化效率的技术途径进行了研究和探索。论文主要开展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研究:(1)玉米秸秆粉碎粒径对其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选取三个不同的粒径原料进行了批量厌氧发酵试验,研究发现:无论是在常温和还是中温条件下,在10—20cm、2—3cm和20—30目三个粒径的原料中,日产气量和累计产气量均以2—3cm的最高,产气效果最好。因此2—3cm可以作为推荐使用的粒径。(2)NaOH预处理对玉米秸秆厌氧发酵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NaOH处理后秸秆的成分发生了变化,半纤维素发生了很大程度的降解,木质素有小部分的降解,纤维素发生膨胀,结构变得疏松,这些变化有利于厌氧发酵的进行。同时还发现:NaOH处理对秸秆的厌氧发酵有促进作用,同样的温度、添加量和粒径下,经NaOH处理后的秸秆的日产气量和累计产气量均比未处理的高。(3)玉米秸秆不同部位的厌氧发酵特性。根据玉米秸秆不同部位物化特性的差异,将秸秆分为茎秆、茎节和叶片三个部分,分别开展了厌氧发酵试验,试验发现:茎秆部位的产气效果最佳,为314.32ml/gTS,其次是叶片,为220.24ml/gTS,茎节最差,为189.56ml/gTS。同时,根据所进行的系列研究发现:在厌氧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物质是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半纤维素是比较容易降解的物质,因此纤维素的降解是提高厌氧发酵产气的关键所在。
其他文献
生物学发展史是一部经典生物学事件交错结合的历史,其中蕴含了无数前辈巧妙绝伦的实验设计,教学中借此创设问题情境,以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归纳、反思,沿着前辈的研究之路,在
当前语文教学在目标上主要表现为"知识技能的传递性",在内容上圈囿于"字词句篇的序列性",在方法上局限于"师问生答的单向性",在评价上片面追求"纸笔测验的确定性"。而高中语
电子白板是一种替代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新型数字化教学工具,是对黑板、粉笔、板擦"三位一体"的陈旧教学、会议模式的一场革命性突破。它融入了数字处理、多媒体、远程教学、
初中物理实践作业是基于深度学习和STEAM教育理念指导,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基于问题和任务驱动的有指导、有一定挑战的课外自主实践性的一种学习活动,包括观察性和操作性
基于CAJD数据库1990-2012年度的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和内容分析法,从文献数量及文献引文情况、文献研究机构、发表期刊情况、研究作者情况、研究方法情况、研究内容等方
城市街道景观作为城市景观的主要因素,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烘托城市建筑艺术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而将园林植物作为街道景观的生命要素,是环境艺术设计中一个崭新的
实践教学中心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建立智能化实践教学综合管理平台,集成各专业实践软件,融合各专业实践教学内容,建立仿真实验室,承接社会团体业务,面向社会资源共享,实
社会实践活动是当代大学生反思自身存在问题的良好途径,它促使学生走出课堂,更好地接触生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担当,更能让学生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服务社会的意识,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