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变形杆菌通过DC-SIGN(CD209)与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互作用机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许多研究证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存在细菌DNA,且约有50%是革兰氏阴性变形菌门,这表明持续性感染和炎症的结合可能在斑块的形成中起作用。但细菌感染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相关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许多革兰氏阴性菌的核心寡糖都能与C型凝集素受体DC-SIGN(CD209)或Langerin(CD207)相互作用。另外有研究表明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有DC-SIGN的表达,而且在冠状动脉斑块中检测到能与奇异变形杆菌的外膜蛋白发生交叉反应的抗体。在本研究中,我们探究变形菌门中的奇异变形杆菌是否可以通过C型凝集素受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互作用,进而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
  【方法】
  1奇异变形杆菌脂多糖的表型分析
  1.1提纯细菌脂多糖,用SDS-PAGE银染法检测奇异变形杆菌的O抗原表达情况。
  1.2利用PLA激活人纤维蛋白溶酶原的功能需要依赖粗糙型的脂多糖的特性,将表达PLA蛋白的质粒转入奇异变形杆菌,测定PLA的酶活功能从而进一步检测奇异变形杆菌的脂多糖表型。
  2细胞侵袭实验
  2.1CFDA-SE染料标记奇异变形杆菌,利用庆大霉素保护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该菌侵袭表达CD209受体的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及不表达CD209受体的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的能力。
  2.2利用庆大霉素保护实验检测表达和不表达O抗原的奇异变形杆菌对稳定表达人CD209和CD207的CHO细胞(CHO-hDC-SIGN和CHO-hLangerin)的侵袭能力。
  2.3利用庆大霉素保护实验检测奇异变形杆菌和CHO-hDC-SIGN、CHO-hLangerin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否能被添加的甘露聚糖mannan、特异性人CD209抗体和CD207抗体所抑制。
  3CD209及CD207受体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及与巨噬细胞标志物的共定位
  3.1将收集的新鲜斑块(实验组)及正常动脉(对照组)的样本挑选并切除一部分制成石蜡标本,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组织CD209及CD207受体的表达情况。
  3.2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检测斑块中CD209是否与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共定位。
  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的黏附实验
  4.1将新鲜的斑块组织剪成1mm3,置于培养液中,加入表达和不表达O抗原的奇异变形杆菌检测对斑块组织的黏附能力。同时用细菌对正常动脉组织的黏附作为对照。
  4.2检测奇异变形杆菌和斑块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否能被添加的mannan和特异性人CD209抗体所抑制。
  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的细菌16SrDNA测序
  以斑块组织扩增的细菌16SrDNA产物为模板制备测序文库,对16SrDNA的全长序列进行测序,以分析斑块中细菌组成。
  6体内实验研究
  将奇异变形杆菌经尾静脉注射感染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和野生型小鼠,分别于2、12、24和48小时后处死小鼠,分离心脏,分析细菌的播散能力。
  【结果】
  1本次研究使用的奇异变形杆菌是粗糙型菌株
  SDS-PAGE银染及PLA蛋白的酶活实验显示奇异变形杆菌脂多糖的O抗原链缩短,可造成其核心寡糖的暴露。
  2CD209和CD207是奇异变形杆菌的受体
  2.1和RAW264.7细胞相比,奇异变形杆菌侵袭表达CD209受体的小鼠原代腹腔巨噬细胞更多,说明CD209可与奇异变形杆菌相互作用。
  2.2和对照组CHO细胞相比,奇异变形杆菌侵袭CHO-hDC-SIGN和CHO-hLangerin细胞的能力更强。然而表达O抗原的奇异变形杆菌的侵袭能力较弱,这说明O抗原的表达降低了细菌与受体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进一步验证奇异变形杆菌对表达受体的细胞的侵袭可以被抑制剂甘露聚糖、人CD209抗体和CD207抗体所阻碍。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达的CD209受体主要在巨噬细胞表面
  3.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收集的斑块标本均表达CD209受体,然而仅有一例标本表达CD207受体。所有的正常动脉标本均不表达CD209及CD207。
  3.2免疫荧光双标结果显示斑块标本中CD209与其巨噬细胞的标志物CD68共定位。
  4奇异变形杆菌可通过CD209受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相互作用
  和正常的动脉组织相比,奇异变形杆菌黏附斑块的能力更强。然而表达O抗原的奇异变形杆菌的黏附能力较弱,这说明O抗原的表达降低了细菌与斑块组织间的相互作用。同时,进一步验证奇异变形杆菌对斑块组织的黏附作用可以被抑制剂甘露聚糖、人CD209抗体所阻碍。
  5本研究中一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标本中含量最多的门是变形菌门
  对两例斑块标本进行细菌16SrDNA测序,其中一例含量最多的门是变形菌门,另一例是厚壁菌门,这揭示了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微生物组成的复杂性。
  6奇异变形杆菌可随血流播散至ApoE-/-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的心脏
  ApoE-/-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经尾静脉注射感染奇异变形杆菌,2、12、24和48h后研磨小鼠心脏发现ApoE-/-小鼠有大量的细菌,且在24小时处达到峰值。然而野生型小鼠的心脏细菌数目较少。
  【结论】
  本研究证明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表达的人DC-SIGN(CD209)能够作为奇异变形杆菌的细胞受体,提示细菌定居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引起炎症反应。
其他文献
背景:  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SCL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约占肺癌的15%,多数患者在疾病早期和化疗后往往都会出现肿瘤转移。然而目前SCL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调控其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精确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趋化因子14(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14,CXCL14),也称BRAK,属于CXC趋化因子家
学位
【背景】  阿尔茨海默症(AD, Alzheimers disease),是目前最普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是导致渐进性学习和记忆功能损害。这种疾病主要的病理特征是胞外Aβ斑块沉积所形成的老年斑和胞内过度磷酸化的tau聚积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自噬是一种通过降解胞浆内物质,包括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和受损的细胞器,以维持细胞稳态的过程。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噬在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肌肉疾病、传染病和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作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且随着年龄的增加PD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现有研究表明其发病与遗传、环境和年龄等因素互相作用有关。PD的主要病理变化为中脑黑质致密区(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 SNpc)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和残存神经
学位
研究目的:  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是由严重感染、休克、创伤、缺血再灌注、呼吸机的使用等多种心源性以外的严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可发展成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ALI/ARDS的病因及发病机制错综复杂,致病环节多,病死率高。  乳脂球表皮生长因子8(M
会议
期刊
目的: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成分脱钙液对肿瘤细胞抗原及分子诊断标志物检测的影响,探讨理想的骨活检组织脱钙方法,为骨转移癌的精确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方法:收集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和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并模拟骨活检组织,分别用盐酸和乙二胺四乙酸(EDTA)对其进行脱钙处理;用免疫组织化学、荧光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式反应等方法评估两种脱钙液对抗原表达、核酸质量及基因突变检测的影响。回顾性收集71例非小
学位
目的:研究Kdm2a对小鼠胰岛β细胞生理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1.复苏小鼠胰岛β细胞系(NIT-1细胞),细胞培养后分成3组,分别加入STZ(Streptozotocin,链脲佐菌素)、细胞因子(TNF-α/IL-1β/IFN-γ)及PA(Palmitate,棕榈酸)后刺激相应时间,用免疫蛋白印迹的方法检测NIT-1细胞内Kdm2a在刺激前后的变化。  2.建立诱导型胰腺β细胞特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