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4月19日,我国白糖期权正式登陆郑州商品交易所挂牌交易,这是继豆粕期权之后国内的第二只商品期权,也是继上证50ETF期权、豆粕期权之后国内的第三只场内期权。白糖期权的诞生不仅为我国糖农和糖类企业提供了直接的期权产品,也为企业的避险需求提供了新思路。白糖期权初上市时,白糖行业正处于熊市周期,白糖价格一直在震荡下行。郑商所为了实现稳起步的目标,对白糖期权的持仓数量实施了严格的限制措施,这项措施在期权运行5个月和13个月后便逐步放开。那么随着持仓限制的逐步放开,白糖期权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是否随之增强?在交易的这两年里,白糖期权市场的运行效率如何?相比白糖期货是否有效发挥了价格发现的功能?目前还未有学者对这些问题进行过研究,答案尚不明确。本文以白糖期权与期货在2017年4月19日-2018年12月28日期间的5分钟收盘价为样本数据,根据郑商所在此期间对白糖期权市场的持仓限制调整节点将样本区间划分为三个阶段,使用VECM、PT、(M)IS、VEC-BEKKGARCH等多种计量模型,从一阶信息传递和二阶信息传递两个角度分别考察了白糖期权和白糖期货价格在三个阶段的动态关系,揭示白糖衍生品市场的价格发现过程与运行效率。最终本文得到了以下三点结论:(1)在价格的领先-滞后关系方面: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均表明:白糖期权和白糖期货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的引导关系;但是从误差修正系数和滞后项系数具体来看,白糖期货在第一、三阶段的价格引导关系中起着主导作用,第二阶段期货的价格引导力度减弱,白糖期权具有更强的价格引导力。(2)在价格发现贡献度方面:白糖期货在三个阶段的价格贡献度分别为72.9%、19.3%、70.1%,白糖期权在三个阶段的价格贡献度分别为27.1%,80.7%,29.9%。可以看出,白糖期货在第一、三阶段的价格贡献度高于白糖期权,具有更强的价格发现能力,而白糖期权在第二阶段的价格贡献度高于期货。这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检验结论相一致。(3)在价格的波动溢出方面:VEC-BEKK-GARCH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白糖期货与白糖期权市场在三个阶段均存在显著的双向跨市场波动溢出效应。但在第一阶段,白糖期货对白糖期权的波动溢出效应要强于白糖期权对白糖期货的波动溢出效应,呈现非对称性;在第二阶段,白糖期货的波动溢出效应减弱,白糖期权对白糖期货的波动溢出效应相对更强;在第三阶段,两个市场的波动溢出效应强度大致相等。说明郑商所对白糖期权持仓限制的调整对其二阶信息的传递效率产生了显著影响。一二阶信息传递检验一致表明,郑商所对白糖期权持仓限额的第一次调整加强了期权的价格发现能力,但第二次调整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整体来看,我国白糖期货市场和期权市场均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价格发现功能,但白糖期权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相对较弱,市场运行效率不高。对此,本文提出:提高白糖期权的交易规模和市场流动性;对白糖期权采取分级限仓策略;加强投资者教育等建议,希望能提高白糖期权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更加准确的价格信号。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上市时间短以及交易数据的不足使得国内学者对我国白糖衍生品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的研究可以在这方面做一些补足;(2)本文同时从一阶信息传递和二阶信息传递两个角度对白糖期权和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研究,更全面,结论也更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