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全球发展范围来说,影子银行的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伴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影子银行的形式更加多样化,更加贴近大众生活,尤其是近几年来,影子银行已深深渗透到商业银行内部:理财产品、未贴现承兑汇票、委托贷款等形式已成为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重要形式;商业银行不断加深与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等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合作,开展银证合作、银信合作以及银证信合作等模式。此外,民间融资的形式已被大大拓展,各种融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以疾风迅雷的速度遍布神州大地,这种与银行相抗衡的力量,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和法律规范,引起了社会深深的担忧。任何一种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伴随着利弊两方面。文章客观理性地分析带有中国特色的影子银行的问题,并从各个角度,在理论上剖析其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并运用实证分析验证其影响效果。首先,由于国际上并没有关于影子银行的权威定义,文章在借鉴专家学者的基础上,结合现代金融创新的形式和趋势,对影子银行在此创新背景下给出界定并分类,对其在我国的发展状况给予详细分析。将对影子银行影响大,占比高的业务形式通过整合计算,测算出近几年影子银行的发展规模。其次,关于商业银行稳定性并没有一个现有的测量标准。所以,本文将在其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宏观经济因素、金融因素和商业银行自身运营的因素三大类别,其中选出具有代表意义对商业银行影响大的指标来综合评价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定性。再次,针对影子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稳定性进行理论分析,从积极和消极影响两方面着手,分析影子银行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定性的业务增强机制和风险传递机制。另外,基于影子银行的规模和商业银行稳定性的测算标准的分析,选取其他相关解释变量,构建非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就目前阶段而言,影子银行的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稳定性具有推动作用。最后,根据实证模型得出结论,并从三方面提出建议:国家适度鼓励影子银行的发展,从而最大程度上发挥影子银行的积极作用;相关部门完善对影子银行的监管,并优化其内控机制;推动金融改革,引导影子银行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