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模型建立 研究目的:建立肺炎链球菌脑膜炎模型用于后续研究。 研究方法:利用侧脑室注射法建立肺炎链球菌感染大鼠脑膜炎模型。并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脑膜炎模型组(M)、头孢曲松治疗组(MA)及头孢曲松+地塞米松治疗组(MSA)。并分别对各组进行死亡率检测、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脑组织HE染色。 结果:M组的死亡率、脑脊液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C组,HE染色可见脑膜下大量白细胞浸润。MSA组及MA组的死亡率、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较M组下降,HE染色示白细胞浸润亦较M组减轻,其中MSA组的治疗效果更佳。 结论:成功建立肺炎链球菌感染大鼠脑膜炎模型 第二部分 MiRNA146a和132在肺炎链球菌脑膜炎致病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研究目的:探讨MiRNA146a和132在肺炎链球菌脑膜炎致病过程中的调控作用,进一步阐明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发病机制。 研究方法: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C),脑膜炎模型组(M)、头孢曲松治疗组(MA)及头孢曲松+地塞米松治疗组(MSA)。分别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大鼠TLR4、TNF-α、IL-1β、NF-κB的蛋白表达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法检测各组大鼠miR-132、miR-146a的基因表达改变。 结果:我们发现TLR4、TNF-α、IL-1β、NF-κB在肺炎链球菌性脑膜炎急性期表达明显升高,而在抗生素及激素治疗后表达下降。在转录水平,miR-146a及miR-132则观察到相反的表达改变。miR-146a及miR-132表达在脑膜炎组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在头孢曲松治疗组miR-146a及miR-132表达未能恢复正常。而在联合地塞米松及头孢曲松治疗组miR-146a及miR-132表达增加。 结论:miR-132及miR-146a可能参与了肺炎链球菌所致的细菌性脑膜炎的发病机制,其介导的对抗炎症反应的调节很可能与TLR4/NF-Kb/TNF-α/IL-1β信号转导通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