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清痤散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从而探讨其治疗痤疮的作用机制,为痤疮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及理论依据。方法:将100名痤疮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清痤散:主要由杏仁10、乳香1、白芨4、大黄2、白蔹5、穿心莲10、冰片1、丹参8、白芷5等组成。(由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制剂室供)。使用方法:治疗前首先清洁面部皮肤,轻轻擦干后取8g清痤散用适量开水调制成糊状,待温后均匀敷于面部,敷药时间为20分钟,敷药完成后用温水洗净面部,每日1次。治疗期间禁止使用其他治疗痤疮的药物及化妆品。对照组:治疗前以温水清洁面部,轻轻擦干后取适量阿达帕林凝胶薄涂于患处,每晚1次。嘱患者于治疗期间清淡饮食、规律作息,保持心情舒畅;注意清洁,避免挤压患病部位。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的丘疹、脓疱个数,及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填写计分表。结果:1、西医综合疗效:治疗组50例患者,临床治愈12例,显效23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有效率90%;对照组50例患者,临床痊愈9例,显效25例,有效10例,无效6例,有效率88%。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2、中医症候疗效:治疗组50例患者,临床治愈14例,显效25例,有效6例,无效5例,有效率90%;对照组50例患者,临床治愈9例,显效15例,有效15例,无效11例,有效率78%;经检验,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丘疹脓疱数量改变:经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丘疹数量均减少,组内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丘疹数小于对照组,组间丘疹数比较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及对照组脓疱数量均减少,组内前后比较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脓疱数小于对照组,组间脓疱数比较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症状及症候积分改变:治疗组及对照组症状积分均减少,组内比较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280>0.05)。治疗组及对照组症候积分均减少,组内比较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症状积分小于对照组,两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不良反应:治疗组不良反应比例小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不良反应评分进行比较,治疗组不良反应评分小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结论:清痤散对轻、中度痤疮的治疗有明显作用,且其治疗效果与阿达帕林凝胶相当,对症候的改善效果优于阿达帕林凝胶;清痤散对丘疹、脓疱的改善程度优于阿达帕林凝胶;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抑制皮脂腺分泌,抗炎、抗角化有关;清痤散治疗痤疮安全性好,对皮肤的刺激性较阿达帕林凝胶小,极少发生局部灼热、发红、干燥、脱屑等不良反应,且不良反应轻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