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氟化铁微纳结构电极的制备与储锂性能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future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过渡金属氟化物(MxFy,M=Fe,Mn,Co,Cu等)因具有高比容量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热点。氟化铁因具有高容量、高电压和低成本等优点成为非常有潜力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受益于高离子键特性和小分子量,氟化铁与锂反应电位高达2.73V,比容量237mAh g-1。在各种晶体形式的氟化铁中,FeF3·0.33H2O具有独特的优点。与不含结晶水的普通ReO3型FeF3相比,六方钨青铜型FeF3·0.33H2O具有独特的隧道结构和更好的电化学活性。尽管有许多优点,但FeF3·0.33H2O的实际应用仍然面临一些问题,例如导电性差和电极可逆性有限。本论文利用多种方法制备了不同纳米结构的FeF3·0.33H2O,同时将其和不同碳材料进行复合,构筑出高性能微纳结构电极。对材料的合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同时深入研究了材料的储锂性能以及影响因素。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以生物质海苔为原料制备N,O-双掺杂多孔碳(3DPC),进一步以3DPC为基体通过液相反应和氟化过程制备得到FeF3·0.33H2O@3DPC复合材料(FF@3DPC)。FF@3DPC中FeF3·0.33H2O的颗粒尺寸为纳米级(20nm),可以有效缩短电极反应过程中Li+的传输距离,促进嵌锂反应的快速且彻底的进行。另一方面,高导电性的3DPC具有高速电子转移通道,基于纳米FeF3·0.33H2O和3DPC两者之间的协同作用,FF@3DPC表现出优异的高倍率性能。在1C倍率下比容量高达170mAh g-1,在20C倍率下容量依然能够达到104mAh g-1。同时,FF@3DPC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1C倍率下循环200圈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1%。即使在5C的高倍率下循环500圈后比容量仍然高达101mAh g-1,每一圈的衰减率仅为0.046%。
  以含铁金属有机框架MIL-53为模板通过高温碳化和HF蒸汽氟化制备了高度石墨化碳层包覆的FeF3·0.33H2O复合材料(GCF)。在高温碳化过程中前驱体MIL-53中的Fe元素原位自催化形成高度石墨化的多孔碳骨架,氟化后平均粒径为6.14nm的FeF3·0.33H2O纳米颗粒均匀分布其中。基于高导电性的多孔碳骨架和超小的FeF3·0.33H2O粒径,GCF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储锂性能。在20C高倍率下材料的比容量达到86mAh g-1。在1C倍率下循环50次后比容量为162mAh g-1,具有95%的容量保持率,在5C倍率下循环3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89%,容量衰减率为0.036%/圈。
  以碳纳米管和多孔石墨烯作为导电碳,含氟离子液体为氟源通过溶剂热方法制备了石墨烯/碳纳米管/FeF3·0.33H2O复合材料(GCFF)。一维的碳纳米管和二维的石墨烯片构筑出三维导电网络,微纳多级结构的FeF3·0.33H2O颗粒镶嵌三维导电网络中具备快速的离子、电子转移通道。GCFF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负载量为1mg cm-2的GCFF在1C倍率下比容量高达165mAh g-1,在20C的高倍率下仍能拥有70mAh g-1的比容量。在1C倍率下充放电循环100次后仍然可以保持128mAh g-1的比容量。此外,负载量为5mg cm-2时在1C倍率下材料比容量依然高达153mAh g-1。
  以含氟离子液体为氟源通过溶剂热方法在钛箔表面生长FeF3·0.33H2O垂直纳米片阵列,并进一步通过石墨烯量子点进行表面修饰,构筑石墨烯量子点修饰的FeF3·0.33H2O阵列电极(GQDs@FFNA)。阵列电极避免了导电剂、粘结剂的使用可直接作为正极片使用。石墨烯量子点可以有效降低FeF3·0.33H2O阵列电极的传荷电阻,同时能够避免FeF3·0.33H2O纳米片与电解液的直接接触,减少副反应的发生。基于这些特点,GQDs@FFNA表现出良好的高倍率性能和长循环性能。GQDs@FFNA在20C的高倍率下仍能拥有113mAh g-1的高比容量,在2C倍率下循环1000次后依然可以保持96mAh g-1的比容量,容量衰减率仅为0.03%/圈。
其他文献
现如今移动电子产品的功能日趋复杂,功耗也极剧地增大,迫切需求能够持续稳定输出较大功率的可移动电源。在这种应用背景下,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Micro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μDMFC)由于不需充电、输出功率与能量转化效率高、不受环境影响以及燃料易于获取与储存等优势,被认为是时下最具有竞争力与发展前景的新能源之一。μDMFC不能以单体的形式直接使用,在实际应用时必须组成
锡钴合金镀层在装饰性代铬层、枪色镀层、连接器以及滑动轴承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是一种非常具有前景的合金镀层。虽然在强酸性氟化物体系、弱酸性葡萄糖酸盐体系和碱性焦磷酸盐体系镀液中已经实现了锡钴合金电沉积,但目前尚无同时满足性能与未来绿色环保发展需求的镀液。本文从绿色环保和满足镀层性能的角度出发,对强酸性和弱酸性锡钴合金镀液进行了研究,并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金属离子的沉积行为与沉积机理。  使用Gau
学位
铁电材料由于其出色的电学、机电等性质在超声传感器、应力传感器以及铁电存储设备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应用前景。为了提高铁电材料的特定性能,各种缺陷被引入了铁电材料中。其中,通过引入和原晶格离子价态不同的缺陷离子可以使得铁电材料性能发生很大改变,使得材料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引入比原晶格离子价态低的杂质的掺杂称为受主掺杂,又叫硬(性)掺杂。硬掺杂铁电材料相比未掺杂铁电材料一般有着更大的矫顽场,机械品质因数,
学位
电动车无线充电技术解决了传导式充电技术存在的接口磨损与老化、易受环境影响以及漏电与触电隐患等问题,具备安全可靠、供电灵活以及环境适应性强特点。受限于电动车动力电池组的容量与成本,采用大功率无线充电方式缩短充电时间解决了里程焦虑问题并且提高了用户体验度。然而,由于功率器件容量和成本的限制,传统的单传能通道无线充电系统难以满足大功率能量传输需求。虽然采用多组磁耦合机构串联或并联构成多传能通道降低了器件
基于可控开关的有源前端功率变换器是现代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装置,它作为智能接口,连接公用电网、可再生能源(包括风力发电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电能存储系统、电机驱动装置,以及微电网。不仅如此,有源前端功率变换器还可作为有源电能滤波器,抵消原来存在于公用电网中的谐波电流从而向用户提供更为优质清洁的电能。有源前端功率变换器具备电能双向流动、保证高质量电网电流、功率因数可调和直流链路电压方便调节等显著
生物质直接燃烧发电技术是目前最为成熟且可以实现生物质大规模利用的现代化生物质能利用方式,其中生物质层燃燃烧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易取材和投资小等优点,因此受到包括国内和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国等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农业生物质废弃物存在能量密度低、碱金属和氯元素含量较大等问题。因此,如何提高生物质层燃燃烧效率并减少污染物的释放,同时掌握生物质层燃过程中碱金属和氯的释放规律,是发展生物质层燃燃烧发电技
学位
传统逆变器无法同时实现升降压功能,不能够应用在输入侧端口电压变化范围较大的场合。而通过引入DC-DC变换器来实现升降压的逆变系统均为两级系统,其开关之间的相互制约和控制参数的耦合大大地增加了控制难度,降低了系统的可靠性。为了改善上述问题,基于Z源逆变器的单级升降压技术被提出,但是Z源逆变器本身也存在着电压增益低、输入输出不共地、输入电流断续等缺点。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阻抗源
雷电流参数是防雷保护设计的基础。准确的雷电流实测参数既可以用于地区雷电大数据统计,为差异化防雷提供依据,又可以用于分析本次雷击故障位置、判断故障类型,指导单次事故检修。现有的雷电流测量功能单一,且测量装置在原理上都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准确获取全面的雷电流参数。这导致仅有雷电流幅值和陡度等少数参数被大量统计应用,不利于制定完善的防雷保护方案。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基于法拉第磁致旋光效应,利用磁光材料对雷
学位
目前,我国风电快速发展,“弃风限电”的现象不容忽视,特别是在我国冬季以集中供热为主的“三北地区”。其造成弃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受限于热电机组“以热定电”的运行模式,导致热电机组的运行灵活性受到严格限制。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考虑利用供热系统热惯性解耦热电机组的“热电耦合”,以提高热电机组的运行灵活性,进而促进风电消纳。然而,为真正实现利用供热系统热惯性,完整地考虑供热系统动态热力特性和热电系统运行调
学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规模扩大以及城镇化人口增多,工业、畜禽养殖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与日俱增。若未恰当处理将导致水中有机质(OM)、氮、磷和重金属等的污染。在合适的pH值或氧化还原电位条件下,水体沉积物中的污染物将通过解吸和扩散进入地表水中,刺激微生物生长,导致氧气的消耗。结果使沉积物受到严重污染,地表水水质恶化,水体变黑,出现异味,进而影响水生生物、公众健康,破坏整个水生生态系统。  本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