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系统级模型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ho_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移动电子产品的功能日趋复杂,功耗也极剧地增大,迫切需求能够持续稳定输出较大功率的可移动电源。在这种应用背景下,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Micro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μDMFC)由于不需充电、输出功率与能量转化效率高、不受环境影响以及燃料易于获取与储存等优势,被认为是时下最具有竞争力与发展前景的新能源之一。μDMFC不能以单体的形式直接使用,在实际应用时必须组成电池组系统,然而传统的μDMFC模型在设计系统时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传统模型由于复杂以及计算量大等问题导致了其仿真时间很长,造成系统设计的效率低;二是传统模型没有考虑不同负载对系统能量转化的影响,使得设计的系统存在较大的能量损失,能量转化效率较低。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
  通过对系统函数进行简化与理论推导,抽象出一个灰匣子μDMFC单体等效电路模型,应用此模型对μDMFC单体的输出特性、内部传质以及电化学反应进行仿真,结果表明:μDMFC单体等效电路模型在设计单体的效率上突破了COMSOL求解的单体数学物理模型,能够在保证仿真精度的前提下使仿真时间缩短了一个数量级,解决了现今模型设计μDMFC单体效率低的问题;μDMFC单体等效电路模型能够有效描述单体的工作过程,其仿真结果的正确性得到了实验验证;μDMFC单体等效电路模型还可以等效为电子器件,为μDMFC系统级模型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基于μDMFC单体等效电路模型建立了电池组的系统级模型,利用电池组系统级模型对包括μDMFC电池组、稳压器以及负载的电池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负载功率的变化对μDMFC电池组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有很大影响,基于负载功率调整系统的燃料供给能够有效提升μDMFC电池组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根据系统模型的仿真结果得出了各个负载功率下系统能量转化效率最高的燃料浓度;根据系统级模型的仿真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负载变化调整燃料供给的方法,随着负载的变化通过控制燃料的补给速度使系统始终工作在能量转化效率最高的燃料浓度,提升了整个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
  基于系统级模型研究中提出的燃料补给方法设计并实现了一个μDMFC电池组系统,对该μDMFC电池组系统进行全面的实验测试与分析,结果显示:实验测试结果显示μDMFC电池组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随负载功率的提升不断增大,系统级模型仿真得出的μDMFC电池组系统能量转化效率随负载功率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实验验证;与传统供给方式恒定的系统相比,基于负载调整燃料供给的μDMFC电池组系统在驱动平均功率为0.2W的瞬态变化与平均功率为0.3W的持续变化负载时,能量转化效率分别提升了9%和8%。本文提出的系统级模型在仿真设计μDMFC电池组系统时的正确性得到了实验验证,提高了μDMFC电池组系统的能量转化效率。
其他文献
随着海洋小型设备在各领域越来越多的应用,设备的持续供能问题成为了制约海洋小型设备工作性能和续航能力亟待解决的问题,海洋环境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使得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了可能。波浪能作为海洋环境能源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能量密度高、清洁、可再生和蕴藏量大且海上几乎无处不在等特点,更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以小型海洋装备的能量供给问题为研究对象,本文提出并设计和研制了一种自适应反转式波浪能转换装置,这套装置通
学位
干式空心电抗器被广泛安装于电力系统中,起到限流、滤波及无功调节等作用。运行中绝缘老化引起匝间绝缘击穿,甚至着火燃烧,是干式空心电抗器的主要故障形式。过电压及其作用下的电老化作为引起绝缘性能退化的主要因素一直是工程领域不断探索的研究重点。关于干式空心电抗器操作过电压产生原因、所遵循的规律及过电压作用下匝间绝缘失效机理的系统研究鲜有报道。本文主要针对干式空心电抗器操作过电压及过电压下匝间绝缘劣化规律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电能传输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许多应用场合下,传统的接触式电能传输技术已经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物联网、嵌入式传感等装备保障领域,如何为数量众多的分布式传感器节点持续供电仍是一大难题。近年来,磁耦合谐振式无线电能传输(WPT)技术发展十分迅速,为解决以上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然而,要实现该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在WPT系统的分析、设计与优化等方面还存在大量
学位
精密测量一直是科学研究前沿,磁场测量作为精密测量的分支,在生物医学、磁异常检测、惯性导航、太空探索、基础物理研究等诸多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相比于其它类型的磁力仪,原子磁力仪在许多方面优势明显,其能够实现极高的灵敏度,同时又不需要严苛的工作条件,这使得原子磁力仪的应用前景更为广泛。鉴于原子磁力仪在诸多领域的重大应用价值,以及国内与国外存在的明显差距,开展原子磁力仪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原子磁
学位
光刻技术是集成电路制造中的关键技术,也是所有微纳器件制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道工艺。光刻机是芯片光刻过程中的核心设备,其中工件台又是光刻机的重要运动部件,工件台要实现长行程、高加速度、高定位精度的平面运动。磁悬浮永磁同步平面电机(Permanent Magnet Synchronous Planar Motor,PMSPM)不仅具有良好的运动性能,同时其磁浮的支撑方式相比气浮支撑能够直接工作在真空的
锂/钠离子电池是便携式电子设备中的关键部分,而且它们能为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和风能)的能量存储提供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为了设计和开发用于锂/钠离子电池的新阳极材料,实验人员进行着大量的合成-结构-性质方面的实验。但这种方法耗时劳力,并且效率不高。第一性原理计算可以精确预测材料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从而可以加快阳极材料设计的效率。本论文通过第一性原理研究了基于二维材料蓝磷烯构建的异质结作为锂/钠离子电
学位
超级电容器和镍-金属氢化物电池(简称镍氢电池)是两种重要的电化学储能器件,在社会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超级电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但是能量密度偏低,生产成本较高。镍氢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可大电流充放电、耐过充电和过放电、安全环保等优点。但是,镍氢电池能量密度多年来并没有实质性的提升。另外,目前商用超级电容器和镍氢电池柔性较差,很难应用于柔性领域。因此,研发低成本、高性能、柔性
学位
硫化锂具有比容量高、锂含量高和可与非金属负极匹配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之一。但硫化锂存在导电性低和中间产物易溶解等问题,降低了正极的比容量和循环性能,限制了硫化锂正极的实际应用。本论文通过对硫化锂正极的结构设计、可控制备和储锂机制研究,获得了高性能硫化锂-石墨烯自支撑正极,为硫化锂正极选材和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依据固液扩散理论并结合石墨烯对多硫化锂吸附能变化规律,设计了
学位
碳及其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理论储氢量,在能源领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碳材料与氢的结合能力较差,以致现有碳基复合材料的储氢性能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因而开发高储氢性能的碳基复合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论文通过对碳基复合材料的理论设计、制备和改性一体化研究,获得了具有较高电化学储氢性能的Co9S8/碳基复合材料,为碳基储氢材料选材和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根据金属对氢吸附能变化规律和氢溢流理论设计
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难题。有效利用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废热及提高传统发电厂的发电效率是解决这两大难题的有效途径。新型微间隙热离子能量转换器(TEC)可以直接利用低质废热实现热电转换,而且可以与常规火电站耦合,提高发电厂的整体效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实际服役过程中,热离子能量转换器的发射极处于燃烧气氛中,不可避免地产生氧化,进而分层、剥落,影响系统的稳定性能。如果采用Si C高温抗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