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浓度升高对稻田碳通量及综合增温潜势的影响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en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二氧化碳(CO2)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近10年CO2浓度年均增速达2.4μmol mol–1,在温室气体排放中等稳定化情景下,2100年大气CO2浓度预计达到538-670μmol mol–1。陆地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平衡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抵消很大一部分人为的CO2排放。农田生态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有固碳周期短、强度高、积蓄量大等特点,在维持全球碳平衡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此外,农田生态系统也是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的重要排放源,CH4和N2O排放量分别约占人为排放量的50%和60%。大气CO2浓度升高必然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产生影响,从而对未来气候系统产生反馈效应。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稻生产国,种植面积约为29.7×10~6公顷,水稻产量约为209.6×10~6吨,占全球水稻总产量的30%。因此,深入研究稻田碳通量特征及温室气体排放对大气CO2浓度升高的响应和反馈机制,对于定量评估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和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于2018-2021年开展连续4个水稻(Oryza sativa L.)生长季原位控制实验。以背景大气CO2浓度为对照,在背景大气CO2浓度基础上增加200μmol mol–1,每种处理共计4个重复。采用静态箱-温室气体分析仪观测稻田碳通量的日尺度和季节尺度动态变化,同时结合环境因子、植物生长及土壤指标等分析影响稻田碳通量的主要因素;估算不同CO2浓度处理下CH4-C/CO2-C比例关系,综合稻田CO2、CH4和N2O净交换通量,全面评估稻田生态系统综合增温潜势;探究DNDC模型在大气CO2浓度升高下模拟稻田温室气体排放的适用性以及进一步量化气候要素、土壤因子和农田管理措施对稻田温室气体排放调控效应的敏感性差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大气CO2浓度升高并未改变稻田碳通量的日尺度和季节尺度动态变化规律,但增强了稻田生态系统固碳能力。不同CO2浓度处理稻田CO2通量日变化均呈现单峰“U”型曲线。在日出后,随着光合有效辐射(PAR)的增强,CO2通量绝对值逐渐增大,约在中午时段达到CO2吸收峰值;而后随PAR降低而逐渐减小,在夜间稻田表现为CO2排放源。此外,CO2浓度升高并未改变稻田CO2净交换(NEE)、生态系统呼吸(RE)和总初级生产力(GPP)的季节性动态变化规律;不同CO2浓度处理稻田碳交换主要发生在水稻生长旺盛阶段,且此阶段的碳吸收能力也相对较强。在2018?2021年水稻生长季,不同CO2浓度处理下稻田均表现为CO2汇,CO2浓度升高处理使稻田CO2累积量(CAC)显著增加9.83?13.68%。(2)稻田生态系统碳通量受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PAR和空气温度(Ta)、叶面积指数(LAI)和叶绿素含量(SPAD)分别是影响稻田CO2通量季节性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和生物因子。大气CO2浓度升高不同程度上增加水稻株高、LAI和生物量,而对SPAD没有显著影响。在4个水稻生长季,CO2浓度升高使水稻平均株高、LAI和地上生物量(AGB)分别增加0.61%、2.56%和10.28%。CO2通量与PAR、Ta、相对湿度(RH)、土壤温度(Ts)和湿度(SWC)显著相关,且基于PAR、Ta、Ts、SWC和RH组成的三因素复合模型可以解释2018?2021年水稻生长季CO2通量54.8?57.4%的变异。路径分析表明PAR和Ta对稻田CO2通量季节性变化有直接影响,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49和?0.24。此外,稻田CAC与AGB、LAI和SPAD显著相关,其中AGB可以解释2018?2021年水稻生长季CAC的43–78%变异。(3)大气CO2浓度升高促进稻田CH4和N2O排放,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稻田生态系统固碳增加的汇效应,从而导致稻田净增温潜势(NGWP)和温室气体强度(GHGI)增大。CO2浓度升高不同程度增加了水稻穗粒数和千粒重,同时也增加了空瘪率。总体而言,大气CO2浓度升高使水稻产量平均增加11.57%。不同水稻生长季CH4和N2O累积排放量变异性较大。从连续4年水稻季均值看,CO2浓度升高使稻田CH4和N2O累积排放量分别平均增加43.81%和8.23%;同时,CH4-C与CO2-C比例增加了27.21%。这表明尽管大气CO2浓度升高促进了稻田碳的吸收,但同时也促进了更多的碳以CH4的形式排放到大气中。不同CO2浓度处理和年际之间NGWP和GHGI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同处理和年份之间的交互作用对稻田NGWP和GHGI没有显著影响。在4个水稻生长季,大气CO2浓度升高使稻田NGWP和GHGI分别平均增加131.26%和131.72%。(4)DNDC模型经过参数本地化调整可以适应于大气CO2浓度升高下稻田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模拟研究。总体而言,DNDC可以较好模拟出不同CO2浓度处理下稻田土壤温度、CH4和N2O季节性动态变化趋势,且模拟值和实测值之间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但模型对于稻田CH4和N2O排放模拟值较实测值相对偏高。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平均气温、土壤容重、黏粒含量和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对大气CO2浓度升高条件下稻田CH4排放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季中烤田时间、SOC、土壤容重和土壤p H对稻田N2O排放的影响较为显著。
其他文献
台湾地区近四百多年的华语文教学沿革,至今还没有全盘通透的教材演变发展研究。当前的研究往往将目光聚焦于教材编写内容之上,大部分研究多以自编单课内容为例探究教材编写,也有一部分是教材内容分析或对比分析的研究。而华语文教学沿革和教材演变发展,以及教材编写理论的研究却很稀少,且只针对当代进行了研究。本研究首次全面梳理及探究了1627年迄今(1)的华语文教学史料(1627-2018),在二语习得及教材编写理
学位
氢能(Hydrogen,H2)作为公认的清洁能源,对缓解能源危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传统的化石燃料制氢技术副产物多,且碳排放量高、不可持续,严重限制了氢能的大规模应用。通过纳米催化重整技术从来源广泛、含氢量高的甲醛(HCHO)溶液中高效产氢被认为是可持续获取氢气的有效手段。然而,催化甲醛重整制氢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两个技术瓶颈亟待解决:(1)现有甲醛制氢催化剂效率低、稳定性
学位
家政教育是一项旨在增强人们有效经营家庭能力的教育,却历来被视为女性专属的知识领域。本文首先以历史文献研究法追溯了家政教育的内容如何由男性知识向女性知识的嬗变过程。其次,分别从经济、媒介、知识体系与家庭观念等多重视角展开分析,勾勒出近代知识分子在寻求现代国家建设途径中性别图景的构建与家庭想象的期许,阐明家政教育的历史转型过程对于女性地位的构建作用,及其在20世纪初中国社会文化迁变中所扮演的角色。家政
学位
得益于高导电性、类氢化酶的双金属活性中心及其高稳定性的小金属立方体基础构型,镍黄铁矿材料正逐渐进入能源催化领域。研究者们尝试通过对镍黄铁矿催化性能的研究,来开发一种廉价、高效、易得的催化剂。但由于在电解水领域的研究时间有限,仍然有很多未知的特性有待发掘。在此大背景下,本文结合国家“双碳”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和吉林省独特的地方资源特色,在一汽集团汽车生产基地和“一带一路”战略等大环境下,以吉林省丰富的
学位
全球变暖背景下区域极端降水频次的变化是近年来大气科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华北春季降水,特别是极端降水,对我国农业生产和城市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已有研究指出,大尺度环流是变暖背景下区域极端降水气候预测不确定性的一个来源,而中纬度极端降水事件又多与伴随锋面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有关,然而目前对华北春季极端降水以上两方面的研究较为欠缺,因而探究华北春季极端降水的大尺度环流特征以及春季锋面附近的MC
学位
开发性金融在支持中国经济增长及转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发达国家经验看,政府对金融资源的控制程度会影响本国经济增长路径与效果,并逐渐形成“政府主导”和“市场主导”两种融资制度。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呈现明显的政府痕迹。在中国特有的经济与金融制度安排下,政府部门在各类要素配置方面具有强大的资源支配权力,有动力通过推动各类产业政策实现政绩目标。政府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扶持重点产业,聚集资本
学位
目前,消费者对高品质电子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开发新型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技术对于突破国外技术壁垒,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自1987年OLED技术问世以来,发光材料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最初的OLED荧光材料受限于自旋统计规则的限制,只能利用25%的单线态激子发光。随后,研究者报道了重金属配合物磷光材料,其利用重原子效应增强自旋轨
学位
面对新技术、数字经济发展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回归各国竞争战略制高点的制造业步入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关键期。而长久在位的传统企业通常坚守某一主业,管理者有限理性,其注意力所投向的主业难以实现即时切换,在面临突破式的转型时可能更易体现企业结构惯性和特有的组织回应机制。然而,通过跟踪企业实践和梳理研究文献发现,在对惯性的积极作用进行补充验证的同时,关注群体层面环境选择的结构惯性角色居多,显著表现为对组织
学位
分子筛因具有高度结晶的骨架结构和独特的微孔孔道结构,在石油冶炼、离子交换、药物缓释、催化、吸附和分离过程中有着广泛应用。但分子筛的微孔孔径(<2 nm)严重限制了分子的传输和扩散以及其在大尺寸分子的应用。为了减少微孔孔径对分子筛应用带来的限制,人们试图将介孔或者大孔引入到分子筛结构中。目前,引入介孔的方法有固体材料晶化法、分子筛纳米颗粒自组装法、后处理法、硬模板法、软模板法,两亲性双功能模板法等。
学位
一维纳米结构材料是纳米材料中的一种特殊结构,是纳米材料系统的关键分支。一维纳米结构材料除了具有独特的表面与界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库伦堵塞效应与量子隧穿等特点外,还具有独特的电子/质量传输能力以及优异的机械柔韧性等化学和物理性质。近年来,研究者们通过构筑多层次的一维纳米结构,得到了性能更为优异的多功能材料,并在能源转化与储存、传感器、催化和生物医学等方面展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酶,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