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图时代的去蔽与艺术的使命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anwen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新历史主义者的观点“任何人类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不可能奢望“客观还原”艺术史的全部真相,但我们却可以梳理出艺术史大致的演进脉络及若干个关键性的转折,并搜寻艺术历程背后起支配作用的真正动因。文章为此始终围绕着二条主脉络展开: 其一以柏拉图主义为始,到文艺复兴前传统先验理论霸权,及后人文主义思想兴盛及古典诗学的危机和泛图时代的困境为演进线索,讨论西方内在“艺术观念”的变化在绘画上的呈现; 其二以欧洲工业革命为分水岭,整个世界为之翻天覆地,包括其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分析人类生产力的飞跃导致了人类“生存状态”的突变对艺术本体的冲击。 不可否认,这二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转化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类通过艺术这个窗口,一窥人类文化精神的周遭境遇,从而传达出人类真理的某些信息。工业革命之后,人和自然之间原初的亲和关系被机器文明所阻断,而且人此在的现实被虚拟化了,人与人与自然与社会间产生的判断障碍和交流危机。在上帝和理性都已“死亡”的二十世纪,艺术家们各自在艺术观念和艺术形式开始了探寻和发现真理之旅。艺术家在此获得了某种奇妙的特权,一时奇招叠出流派轮转,但“审美救世说”也好,抑或是“游戏权力说”也好,实际上从侧面验证了个体对列维—斯特劳斯所坚持的社会结构“主体性”的抗争、无奈和困惑。一旦了解了这种既成的人类社会“结构”主体霸权框架下个体自由的“有限性”,艺术这个概念的本身“具象”了,我们就有了探讨艺术的种种可能性。 本文试图以多维视角考察人类二次产业革命给人类“生存技术”(生产力)带来的飞跃及由此给人类文化观念的带来的冲击,社会生存环境的巨变和对艺术本身的巨大影响;在既成的社会结构下颂扬艺术家不懈的抗争和探索精神;审视现代消费社会泛图文化对人的压制和遮蔽而产生的种种危机和潜在的危机;提出艺术家本应特有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责任;探讨艺术的“去蔽”或“审美救世”的若干问题。
其他文献
期刊
西洋画传入中国已有百年历史,“85新潮”后,西方各种艺术思潮蜂拥而至,各种各样的艺术语言形式为艺术家们在表现对象的过程中增添了很多可能性,艺术家有了更多的参照和借鉴系
期刊
审美体验是一种对美的观赏与享受,对自由的觉察相伴随的特殊的瞬间性人生经历,审美体验在其结构中,有机地包含着三个基本层次:一是过去的历史经验的呈现,我们称为历验层;二是
期刊
本文从收集到的千余张历史服装图片入手,通过对一系列的古代服装形象的考察,展开了对古代西亚文明、古埃及文明及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服装形象分析,在此基础上,阐
声乐课是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一直以来在高校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我省的声乐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