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道路交通事故所致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骨折的特征及致伤机制;探讨交通方式与骨折的关系及其法医学意义,为预防、控制道路交通事故、交通伤骨折的急救及法医学的鉴定提供重要的依据。方法:对2004年昆明市道路交通事故所致骨折518例临床法医鉴定及199例法医病理检验鉴定资料进行系统性分析性研究。对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公布的2001年~2006年道路交通事故资料及云南省公安厅交警总队编《云南省道路交通事故统计资料汇编》资料进行研究。结果:2005年及2006年,我国的交通事故数量、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直接财产损失、万车死亡率及十万人死亡率同比前四年(2001-2004年)下降明显,云南省交通事故变化趋势基本与全国相似,但万车死亡率高于全国水平;昆明市道路交通事故所致骨折年龄分布呈偏态分布,15~44岁占骨折人数的61.2%,职业以农民最多。事故的时间分布在三个高峰时期(7:00~9:00、17:00~19:00及20:00~24:00)。晚上发生交通事故导致死亡高于白天。机动车肇事导致骨折占717例骨折人数的97.2%,行人和自行车驾驶员占骨折总数的46.1%。行人以侧面被撞击最高,占行人总数的61.7%,交叉路口事故多发。骨折部位以下肢最多见,其次是颅面骨,肋骨和上肢,64.6%人员发生了多发骨折。骨盆、股骨及髌骨同时发生骨折和尺骨、肱骨及肩胛骨同时骨折常见。颅骨骨折合并颅内损伤的构成比高(60.6%),颅内损伤以脑挫伤最多。肋骨骨折的部位以2~10肋常见,常发生多根肋骨骨折。脊椎骨折以腰椎多见,常发生压缩及爆裂骨折及多节段骨折,并常合并脊髓损伤。骨盆骨折常见耻骨骨折,多呈畸形愈合。机动车驾驶员胸肋骨骨折比前排乘员和后排乘员高。前排乘员肩锁骨骨折及脊椎骨折高于其他人群,后排乘员发生骨盆骨折高于其他人群。轿车肇事导致颅骨骨折低于其它车辆类型,轿车肇事导致脊椎骨折高于货车及客车。微型车肇事导致胸肋骨骨折最高,货车肇事导致骨盆骨折高于摩托车。小型机动车比大型机动车肇事更易导致下肢下段骨折。碾压导致的骨折货车和大客车常见。碰撞导致骨折机动车驾驶员构成比最高,车内人员由于砸压与挤压导致的骨折更常见。结论:2005年及2006年,全国与云南省的交通事故数量下降趋势明显。交通事故所致骨折有以下特点:①多处、多发性骨折常见;②骨折部位呈“离心性分布”;③暴力传导性骨折明显;④骨折创伤严重,粉碎性及开放性骨折多见,多数需手术治疗;⑤下肢骨折常见,胫腓骨是下肢骨折最常见的部位;⑥四肢多发骨折常发生同侧肢体,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驾驶员及乘员和行人发生四肢骨折时以同侧肢体多见,机动车驾驶员及机动车乘员以异侧肢体多见。骨折损伤方式以碰撞为主,其次是摔跌。骨折形成机制:①碰撞机制;②摔跌机制;③不协调运动;④牵拉损伤;⑤碾砸挤压机制。针对研究结果提出预防交通事故的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