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以广东省县级行政区域(简称县域)为研究单元,旨在探讨广东省县域发展空间差异特征、变化趋势及成因、县域发展要素如资源环境、人口、经济和城镇等在空间上所呈现的总体空间(结构)状态即县域发展空间模式问题,分析不同空间模式下的县域所面临的主要空间问题,并寻求其相应的解决方法。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在县域发展空间差异特征方面:(1)县域经济密度差距大,经济密度位序变化不大,呈现出较强的稳定性的特点。(2)县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位序在前的县域其位序变化不大,位序在后的县域其位序变化较大。在空间分布上,有由珠江三角洲向肇庆、江门和汕尾的方向扩散的趋势,向韶关方向呈收缩趋势。(3)县域城市化在空间上主要呈现出有沿着广州-深圳-汕头方向发展的趋势。
在县域发展空间变化方面:(1)经济密度空间差距呈持续扩大的趋势。(2)粤中、粤东、粤北和粤西四大区之间的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变化对全省县域人均GDP的空间变化起主要作用,且作用不断加大即县域发展空间呈不断极化的趋势。(3)全省县域城市化水平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且由四大区内部的差异起主要作用。
在传统要素对空间变化的作用方面:(1)耕地累计耗减量对县域经济密度的影响在1992-2000年间处于不断上升状态,在2000年后其作用力逐步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和在岗职工人数对县域经济密度的影响呈不断上升趋势。(2)在岗职工人数和耕地累计耗减量对县域人均GDP的增长作用是不断上升的,固定资产投资对县域人均GDP的影响比较平缓。(3)耕地累计耗减量对县域城市化水平的影响是先上升后下降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在岗职工人数对县域城市化水平的影响是呈下降趋势。
在县域发展空间模式方面:广东省县域发展空间模式可分为六类,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Ω”形状由珠江三角洲核心县域向外围呈梯度推进状态,即核心为珠江三角洲的空间管理型和空间竞争型县域,中间层为空间增长型县域,外围为空间压力型、空间缓变型和空间制约型县域。(1)空间管理型县域:城市化水平高,有的已进入城市化成熟阶段,该类县域空间发展应重点放在空间的管理上,不断塑造可持续的社会和社区,促进空间的可持续利用。(2)空间竞争型县域: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处于城市化快速上升阶段的后期,逐步进入城市化成熟阶段,该类县域空间扩展已逐步度过了快速扩张阶段,应加大县域城镇体系的空间整合,促进县域城镇空间协调发展,不断提高县域整体竞争力。(3)空间增长型县域:分布于珠江三角洲及其邻接的外围地区,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的前期,县域发展空间扩张进入加速期。该类县域应注意空间增长管理和引导,促使县域空间有序发展,走空间节约、集约化发展之路。(4)空间压力型县域:分布于潮汕平原和湛江、茂名接壤的沿海地区。属于平原县域,面积较小,人口众多,人口密度很大,城市化水平较低,农业规模大,工业化乏力影响了城市化进程。该类县域应严格人口控制数量,进行土地资源整理,加大传统农业现代化的改造力度,促进县域城市化和社会变迁的进程。(5)空间制约型县域:山区县,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县域发展非常缓慢,属于空间制约型县域。该类县域处于珠江等水系的上游地区,是珠江三角洲的外围生态屏障,在发展中要注意协调好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6)空间缓变型县域:属于广东省的农业大县,空间变化缓慢,今后应加大传统农业的现代化进程,走农业产业化发展之路。
文章在案例部分,系统分析了四种县域发展空间模式的空间发展特征、制约因素和发展优势,提出了各自的空间发展战略和措施。
最后,文章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县域发展空间模式的系统调控原则、目标、途径、手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