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分析10对汉语非母语者和母语者一项双向交流任务中交际策略的分类和分布情况,探索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会话中汉语非母语者和母语者交际策略的分类和分布情况。本研究希望通过这一汉语交际策略的实证研究为汉语交际策略的教材编写和教学提供一些的指导性建议。研究发现,汉语非母语者使用的交际策略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成就策略,一类是缩减策略;成就策略包括语言策略和非语言策略,语言策略又分为基于母语或者其他外语的策略(语码转换)和基于目的语的策略(词语替换、转述、生造词、合作策略);非语言策略则主要是指手势、体态、表情等。缩减策略主要包括话题回避。汉语母语者使用的交际策略与非母语者基本一致,但在基于目的语策略中没有出现生造词这一小类。在这两类交际策略的使用中,10名汉语非母语者和10名汉语母语者具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都更加倾向于使用成就策略,且更倾向于使用语言类成就策略。这样的分类框架体现了会话者在解决语言水平差别引起的沟通问题时,其使用的策略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无论是水平高一些的汉语母语者还是水平低一些的非母语者,都试图调节自己的语言表达,使会话顺利地进行下去。由此,我们认为本研究结果主要有三个层面的意义:第一,本研究明确了交际策略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必须把交际策略纳入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课堂教学之中。第二,在交际策略的培养和提高方面,我们要把交际策略的真实语境放在所使用的课文当中,从语言优势一方和语言劣势一方两个角度对学习者进行相应的培训。课堂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成就策略,除了教授理论知识之外,应该增加学生到真实语境中交际的机会,提高交际策略的使用效率。最后,虽然本研究仍存在不少局限性,但是希望本文可以抛砖引玉,引起国内研究者们对汉语交际策略的研究的重视,促进汉语交际策略研究的发展。